实验室检查包括一般血液检查(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和自身抗体检查(如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影像学检查有X线、CT、MRI检查;关节液检查可辅助诊断关节炎类型。一般血液检查能初步了解血液状态、反映炎症反应等;自身抗体检查对自身免疫性风湿病诊断等有重要意义;X线、CT、MRI可用于观察关节等病变;关节液检查有助于明确关节炎类型指导治疗。
一、实验室检查
1.一般血液检查
血常规:风湿性疾病患者可能出现血常规异常,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活动期可出现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计数异常等。例如,约3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轻度至中度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也常存在贫血、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等情况。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基本血液状态,为进一步诊断提供线索。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血常规正常参考值略有差异,一般来说,成年人血红蛋白正常范围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白细胞正常范围为(4-10)×10/L等。对于有风湿病相关症状的患者,血常规检查是基础项目之一,若出现异常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
血沉(ESR):血沉是反映炎症反应的指标之一。在风湿病活动期,血沉常增快。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血沉多明显升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活动时血沉也可增快。血沉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方面,儿童血沉相对成年人偏快;女性在月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血沉也可能轻度增快。一般成年人血沉男性正常参考值为0-15mm/h,女性为0-20mm/h。通过检测血沉可以辅助判断风湿病的活动程度,但需要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分析。
C反应蛋白(CRP):CRP也是炎症标志物,风湿病活动时CRP常升高。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血管炎等疾病活动期CRP水平明显升高。CRP的变化与病情活动密切相关,其水平升高幅度可反映炎症的严重程度。不同年龄人群的CRP正常参考值基本一致,一般小于10mg/L。对于怀疑风湿病的患者,检测CRP有助于评估疾病的活动情况,且与血沉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2.自身抗体检查
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阳性率较高,约70%-8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F阳性。但RF阳性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RF的正常参考值一般为阴性或小于20IU/ml。RF检测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不能仅凭RF阳性就确诊类风湿关节炎,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抗核抗体(ANA):ANA是一组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产生的自身抗体。ANA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可阳性,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ANA的滴度对疾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一定价值,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ANA阳性率可高达95%以上。不同年龄人群ANA的正常参考值略有不同,一般来说,成年人ANA正常参考值为阴性或滴度小于1:40。ANA检测是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筛查的重要项目之一,若ANA阳性,需进一步检查相关特异性自身抗体以明确诊断。
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较高的特异性,阳性率约60%-70%,且其滴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情活动密切相关。例如,疾病活动期抗ds-DNA抗体滴度常升高,病情缓解时滴度可降低。抗ds-DNA抗体的检测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其正常参考值为阴性。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尤其是对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较高。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率约50%-70%,且对于预测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破坏等病情进展有一定作用。抗CCP抗体正常参考值为阴性。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检查:X线检查可以观察关节的骨质改变。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疏松、骨质破坏等表现。例如,双手及腕关节的X线检查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X线可以观察关节的病变程度,对病情分期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患者的X线表现可能因生长发育等因素有所不同,儿童类风湿关节炎的X线表现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儿童可能更多表现为软组织肿胀、骨端骨质疏松等。
用于其他风湿病的辅助检查:对于强直性脊柱炎,X线检查可观察骶髂关节的病变情况,早期骶髂关节可能出现骨质疏松、关节间隙模糊等,晚期可出现骶髂关节融合等改变。X线检查对于风湿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一定价值,但对于一些早期病变可能不如CT或磁共振成像(MRI)敏感。
2.CT检查
在风湿病中的应用:CT检查对于骨骼、关节病变的显示比X线更清晰。例如,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CT检查可以更早发现骶髂关节的细微病变,如早期的骨质侵蚀、关节间隙模糊等,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CT也可用于观察关节骨质破坏等情况,尤其是对于脊柱等部位的病变显示优于X线。不同年龄患者的CT检查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调整扫描参数等,但总体上CT对于风湿病相关的关节、骨骼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3.MRI检查
优势及在风湿病中的应用: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在风湿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例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MRI可以早期发现关节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软骨损伤等情况,比X线和CT更早发现病变。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MRI可用于观察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进行MRI检查时,需要注意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磁场安全等问题,但MRI对于风湿病相关的软组织病变等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能够为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三、关节液检查
1.检查方法及意义
关节液检查是通过穿刺抽取关节液进行分析。对于怀疑关节炎的患者,关节液检查可以帮助明确关节炎的类型。例如,化脓性关节炎的关节液中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细菌培养可阳性;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液一般为淡黄色、混浊的渗出液,白细胞计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类风湿因子可阳性等。通过关节液检查可以辅助诊断风湿病,判断关节炎的性质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等,对于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关节液正常参考值不同,一般关节液是清亮、无色或淡黄色,白细胞计数小于200×10/L等。在进行关节液检查时,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引起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