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和慢阻肺的区别
哮喘是异质性疾病,以慢性气道炎症等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期多见,遗传、环境等为危险因素,发作期等肺功能有特点,需综合诊断鉴别,治疗包括脱离过敏原等;慢阻肺是气流受限且进行性发展的疾病,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吸烟等为危险因素,肺功能有特定表现,诊断鉴别需结合多方面,治疗包括戒烟等,特殊人群各有注意事项,两者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发病年龄与性别、危险因素、肺功能检查、诊断鉴别、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差异。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通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其发病机制与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有关,多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有关,遗传易感性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环境因素如过敏原(花粉、尘螨等)、刺激性气体等可诱发哮喘发作,主要是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占主导,导致气道炎症、黏液分泌增加、气道平滑肌收缩。
慢阻肺: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主要累及肺脏,也可引起全身(肺外)的不良效应,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肺部对有害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涉及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及多种炎症介质参与的炎症过程,导致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
二、临床表现
哮喘:典型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儿童哮喘可能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不同年龄、不同诱因导致的哮喘临床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幼儿哮喘可能喘息症状相对不典型,而青少年哮喘可能与运动、接触过敏原等明确诱因相关。
慢阻肺: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咳嗽常晨间明显,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性痰,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逐渐出现气短或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体格检查早期可无异常,随疾病进展可出现桶状胸、呼吸变浅、频率增快等,肺部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减低、呼气延长等。
三、发病年龄与性别
哮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期发病多见,约50%的患者在12岁前发病,性别差异不十分明显,但有研究显示在儿童期男性略多于女性,成年后男女患病率差异不大,但部分女性哮喘患者可能在月经周期等生理时期病情有变化。
慢阻肺: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后,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这与男性吸烟等暴露因素相对更多有关,长期吸烟的男性患慢阻肺的风险显著增加。
四、危险因素
哮喘:遗传因素是重要危险因素,父母患有哮喘的子女患哮喘的概率增加;环境因素中过敏原暴露是主要诱因,如宠物毛发、霉菌等;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可诱发哮喘发作;职业性因素中接触某些职业性过敏原或刺激性物质也可能导致哮喘,比如纺织行业接触棉尘等;空气污染也会对哮喘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慢阻肺:吸烟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吸烟可损伤气道黏膜,导致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暴露,如烟雾、工业废气、室内空气污染等;空气污染,包括室外大气污染和室内烧柴、燃煤等产生的烟尘;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儿童期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可能与成年后慢阻肺的发生有关;遗传因素如α-抗胰蛋白酶缺乏是慢阻肺的一个罕见危险因素,在特定人群中起作用。
五、肺功能检查特点
哮喘:发作期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FEV/用力肺活量(FVC)%降低,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较用药前增加≥12%,且FEV增加绝对值≥200ml),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可辅助诊断,缓解期肺功能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慢阻肺:主要特征是气流受限,肺功能检查表现为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FVC<70%,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随着病情进展,FEV占预计值百分比逐渐下降。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哮喘:主要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诊断,详细询问患者喘息、咳嗽等症状的发作特点、诱因、缓解因素等病史,结合发作时的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诊断,需与心源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肺癌等疾病鉴别,心源性哮喘多有心脏病史,咳粉红色泡沫痰,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脏彩超等检查可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支气管肺癌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等。
慢阻肺: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进行诊断,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需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等疾病鉴别,支气管哮喘多早年发病,症状发作性,气流受限多为可逆性,支气管扩张症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胸部高分辨CT可发现支气管扩张改变;肺结核有结核中毒症状,痰涂片或培养可发现结核分枝杆菌,胸部影像学有结核病灶特点。
七、治疗原则
哮喘: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减少发作,维持正常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包括脱离过敏原,药物治疗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如吸入用布地奈德等)、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等)等,急性发作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吸入速效β受体激动剂等,长期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
慢阻肺: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改善健康状况和运动耐力,治疗包括戒烟,药物治疗有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噻托溴铵等)、糖皮质激素(如沙美特罗替卡松等)、祛痰药(如氨溴索等)等,急性加重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抗感染、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康复治疗如呼吸训练、运动训练等也很重要。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哮喘:儿童哮喘需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因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影响身高,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药物;妊娠期哮喘患者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控制哮喘发作,因为哮喘发作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缺氧等;老年哮喘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用药时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比如与心血管药物等的相互作用。
慢阻肺:儿童期有严重呼吸道感染史的个体发展为慢阻肺的风险增加,需关注儿童期呼吸道健康;妊娠期女性患慢阻肺可能影响自身及胎儿健康,需积极控制病情,避免加重;老年慢阻肺患者由于机体功能衰退,更容易发生急性加重,需加强日常管理,如定期监测肺功能、预防呼吸道感染等,注意保暖,避免去人员密集、空气污染严重的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