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与哮喘在疾病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上均有明显差异,前者因呼吸道感染、阻塞等致支气管变形扩张,有慢性咳嗽脓痰、咯血等表现,靠影像学等诊断,以控制感染等为治;后者是气道慢性炎症性异质性疾病,由多种因素致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等,靠肺功能等诊断,以抗炎、缓解发作等为治,了解这些差异可助临床准确诊疗。
一、疾病定义与本质
1.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病理上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的异常扩张和管壁的炎症改变,多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等。
2.哮喘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包括气道上皮下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浸润,气道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加、气道平滑肌痉挛等。其本质是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涉及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的参与。
二、发病机制差异
1.支气管扩张
多由反复的气道感染(如肺炎、百日咳等感染)引起,感染导致气道黏膜损伤,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释放蛋白酶等破坏支气管壁的结构成分,包括弹力纤维、平滑肌等,使得支气管不能维持正常的形态,逐渐扩张。例如,有研究表明,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体反复感染是导致支气管扩张患者病情反复加重的重要因素,长期的病原体感染持续刺激气道炎症反应,破坏支气管结构。
气道阻塞也是重要因素,如异物、肿瘤等阻塞气道,导致远端支气管分泌物引流不畅,继发感染,进而引起支气管扩张。
2.哮喘
主要是由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感染、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过敏原进入机体后,激活辅助性T细胞1(Th1)/Th2平衡失调,偏向Th2细胞优势应答,Th2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4(IL-4)、IL-5、IL-13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E(IgE),IgE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受体,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结合,促使其释放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炎症细胞浸润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导致哮喘发作。
三、临床表现区别
1.症状表现
支气管扩张
慢性咳嗽、大量脓痰是其典型表现。咳嗽多为慢性、间歇性,每天痰量可达数百毫升,痰液多呈脓性,合并厌氧菌感染时可有臭味。例如,部分患者晨起及晚上卧床时咳嗽咳痰加剧。
反复咯血也是常见症状,咯血量可多可少,少量咯血仅表现为痰中带血,大量咯血可危及生命。咯血的机制主要是扩张的支气管动脉破裂。
可伴有呼吸困难、乏力、消瘦等表现,若反复呼吸道感染,还可出现发热等症状。不同年龄的患者,由于其呼吸道的解剖结构和机体免疫等情况不同,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因为长期的气道病变影响了肺部的正常通气和营养物质的交换。
哮喘
典型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有胸闷、咳嗽等。症状可在接触过敏原、冷空气、运动等诱因后发作,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在不同性别患者中,哮喘的发病率和症状表现可能无明显性别特异性,但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哮喘和成人哮喘在症状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哮喘可能更多表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等不典型表现。
2.体征表现
支气管扩张
早期或病变较轻时可无异常体征,病情较重或继发感染时,可在病变部位听到固定而持久的湿性啰音,部分患者可有杵状指(趾),这是由于长期慢性缺氧导致的肢体末端血液循环改变,多见于病程较长的患者。
哮喘
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双肺叩诊过清音,听诊双肺布满哮鸣音,呼气音延长。缓解期可无明显体征。
四、诊断方法不同
1.支气管扩张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病变严重时可见卷发状阴影等典型表现。
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可清楚显示支气管扩张的部位、范围、形态等,表现为支气管的柱状扩张、囊状扩张或混合性扩张等。例如,HRCT能准确发现亚段以下支气管的扩张情况。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可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气道异物、肿瘤等阻塞性因素导致的支气管扩张,同时可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检查,获取分泌物进行病原学等检测。
2.哮喘
肺功能检查
通气功能检测:在发作期,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FEV占用力肺活量(FVC)百分比(FEV/FVC%)、呼气峰流速(PEF)等指标下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较用药前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或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有助于确诊哮喘。
呼气峰流速变异率测定:若昼夜变异率≥20%,提示存在气道高反应性,支持哮喘的诊断。
过敏原检测
包括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可明确患者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有助于避免接触过敏原和进行针对性治疗。不同年龄患者的过敏原检测方法选择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相对较为安全,但需要考虑儿童的配合程度等因素;成人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
五、治疗原则有别
1.支气管扩张
控制感染
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生素。不同年龄患者的抗生素选择需考虑其肝肾功能、药物代谢特点等,儿童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选择抗生素时要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严重影响的药物。
清除气道分泌物
可采用体位引流、胸部物理治疗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体位引流要根据病变部位采取相应的体位,如病变在右上叶尖段,可采取坐位或直立位;病变在左下叶背段,可采取俯卧位等。对于年老体弱、无力咳痰的患者,要加强护理,防止痰液窒息等情况发生。
手术治疗
对于病变局限、反复大咯血等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2.哮喘
控制炎症
常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抗炎治疗,可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吸入装置的选择很重要,儿童患者可选用儿童型吸入器或储雾罐等,确保药物能正确吸入气道发挥作用。
缓解哮喘发作
可选用短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同时要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诱发因素,对于有明确过敏原的患者,要进行避免接触过敏原的健康教育。在儿童哮喘治疗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患儿的依从性,可通过趣味性的方式帮助患儿配合治疗。
六、总结
支气管扩张和哮喘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在疾病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区分两者,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