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感染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黏膜充血水肿、炎症加重引发出血倾向、合并尿路结石或解剖异常等。
1.黏膜充血水肿
细菌在尿道内繁殖,刺激尿道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形成微小溃疡。排尿时尿液冲刷溃疡面,可引发肉眼可见的血尿或镜下血尿。
2.炎症加重引发出血倾向
严重感染时,尿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易渗出至尿液中。若合并膀胱炎(下尿路感染),膀胱三角区炎症刺激更易导致出血。
3.合并尿路结石或解剖异常
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尿道结石、膀胱结石或尿道狭窄,感染与结石摩擦共同损伤黏膜,加重出血风险。此外,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也可能增加感染出血概率。
尿道感染出血需及时就医,通过尿常规、尿培养及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治疗以抗感染为主,如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诺氟沙星等,同时需多饮水、勤排尿以冲刷尿道。若出现高热、腰痛或血块堵塞尿道等症状,需警惕上尿路感染或泌尿系统肿瘤,立即就诊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