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和脂溢性皮炎的区别包括发病部位、病因机制、皮疹形态等。
1.发病部位
毛囊炎可发生于全身有毛囊的部位,常见于头皮、面部、颈部、臀部及四肢等;脂溢性皮炎主要发生在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皮、眉弓、鼻唇沟、耳后、腋窝、胸部和肩胛间区等。
2.病因机制
毛囊炎主要是由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毛囊引起;脂溢性皮炎病因复杂,可能与皮脂分泌增多、马拉色菌感染、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以及精神神经因素等有关,并非单纯由某一种病原体感染导致。
3.皮疹形态
毛囊炎表现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有时顶部有白色脓疱,直径约2-5毫米,周围有红晕,边界清晰;脂溢性皮炎初期为毛囊周围炎症性丘疹,之后随病情发展可表现为界限较清楚、略带黄色的暗红色斑片,其上覆盖油腻性鳞屑或痂皮。
此外,毛囊炎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尤其是炎症较明显时,疼痛较为剧烈;脂溢性皮炎主要症状是瘙痒,一般疼痛不明显,不过因搔抓等原因导致皮肤破损时,也可能伴有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