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主要由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引起,其症状和表现包括初期症状、活动期骨骼改变、肌肉改变等。
1.初期症状
佝偻病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易激惹、烦闹、多汗,因汗液刺激,婴儿常摇头擦枕,导致枕秃。此阶段骨骼改变不明显,但血生化可出现轻微异常。
2.活动期骨骼改变
6个月以内婴儿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缘较软,颅骨薄,轻按有“乒乓球”样感觉;7-8个月时,颅骨出现“方颅”畸形。1岁左右患儿,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串珠状,称为“肋串珠”;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牵拉内陷,形成“肋膈沟”;胸骨向前突出,呈“鸡胸”或“漏斗胸”畸形。会站立、行走的小儿,因下肢负重,可出现“O”型腿或“X”型腿。
3.肌肉改变
患儿肌张力降低,韧带松弛,表现为腹部膨隆如蛙腹,学会坐、立、走的时间较正常儿童晚。严重者因咀嚼肌受累,会出现出牙延迟、牙齿排列不齐、釉质发育不良等情况。
此外,病情严重或迁延不愈的患儿,可影响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发育,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免疫力下降,易合并感染及贫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