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因体内缺乏凝血因子Ⅷ或Ⅸ,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易出现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止。
血友病为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病,男性发病为主,女性多为携带者。其核心病因是凝血因子基因缺陷,导致凝血因子Ⅷ(血友病A)或Ⅸ(血友病B)合成不足或功能异常,使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凝血时间延长。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出血,常见部位包括关节(如膝关节、肘关节)、肌肉,可引起关节肿胀、疼痛,长期反复出血会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如胃肠道、泌尿道)或颅内出血,后者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根据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可分为轻型(因子活性5%-40%)、中型(1%-5%)、重型(<1%),重型患者症状更严重,常发生自发性出血。诊断主要依靠凝血功能检查(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及基因检测。治疗以替代治疗为主,即输注相应的凝血因子浓缩制剂,预防和控制出血;对于产生凝血因子抑制物的患者,需采用免疫调节等特殊治疗方案。通过规范治疗,患者可明显减少出血风险,维持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