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以不自主、反复、快速的肌肉抽动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行为问题,对患儿的生活和学习可能造成影响。
抽动症在临床上称为抽动障碍,根据症状表现和持续时间可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以及Tourette综合征。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等综合作用有关。患儿的抽动症状多样,运动抽动可表现为眨眼、皱眉、耸肩、摇头、踢腿等,发声抽动则包括清嗓子、咳嗽、吸鼻、尖叫甚至说脏话等,这些动作通常突然发生,难以自控,在紧张、疲劳时加重,放松时减轻,睡眠时消失。
多数患儿症状较轻,随年龄增长可逐渐缓解,但部分患儿症状可持续至成年,且可能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症、焦虑症等共病,进一步影响其社会功能。诊断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需排除癫痫、舞蹈症等其他疾病。治疗上,症状较轻者可通过心理行为干预缓解;症状明显者需遵医嘱结合氟哌啶醇、硫必利等药物治疗,同时注重家庭和学校的支持,避免过度关注或指责患儿,以减少其心理压力。早期识别和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多数患儿可在恰当的管理下正常生活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