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和乳腺纤维腺瘤是两种常见的乳腺疾病,二者区别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原则。
1.发病机制
乳腺增生与内分泌紊乱密切相关,雌激素水平波动或相对增高刺激乳腺组织过度增生,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受月经周期、情绪、压力等因素影响。
乳腺纤维腺瘤由乳腺小叶内纤维细胞和腺上皮异常增生形成,病因与雌激素敏感性增高有关,多见于年轻女性(20-30岁),与激素水平绝对值关系较弱。
2.临床表现
乳腺增生表现为乳房周期性胀痛(经前加重、经后缓解),可触及颗粒状、片状或条索状结节,边界不清,活动度尚可。
乳腺纤维腺瘤通常无疼痛,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圆形、椭圆形结节,边界清晰,质地较韧,活动度好,生长缓慢。
3.影像学特征
乳腺增生超声显示乳腺腺体结构紊乱,回声不均,无明确占位或仅见低回声区。
乳腺纤维腺瘤超声表现为边界光滑、低回声结节,后方回声增强,可见包膜,钼靶检查可见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增高影。
4.治疗原则
乳腺增生以调节内分泌为主,包括心理疏导、药物治疗(如小金丸、逍遥丸、乳癖消片等),症状严重者可手术切除可疑病灶。
乳腺纤维腺瘤直径较小者可定期观察,若结节增大(>2cm)、生长加速或患者心理负担重,可手术切除,术后复发率低。
乳腺增生和乳腺纤维腺瘤是两种不同的乳腺疾病,需要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进行鉴别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