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症状有关节疼痛与压痛、关节肿胀、晨僵、关节畸形。该病不会引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但可引起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原因包括免疫复合物沉积、慢性炎症反应等。
一.症状
1.关节疼痛与压痛
多见于手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等小关节,呈对称性分布。疼痛常为持续性钝痛或酸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不明显,按压时疼痛加剧。
2.关节肿胀
因关节腔积液或滑膜增厚导致,肿胀部位皮肤温度升高,触感柔软或紧绷,严重时可影响关节活动范围。
3.晨僵
晨起或长时间静止后,关节出现僵硬、活动受限,持续时间通常超过1小时,活动后逐渐减轻,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典型表现。
4.关节畸形
长期炎症可导致关节软骨和骨破坏,出现“天鹅颈样”手指、“纽扣花样”畸形,手腕、肘关节屈曲挛缩,甚至膝关节内翻或外翻,严重影响功能。
二.原因
1.免疫复合物沉积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产生的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等自身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可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激活补体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进而出现蛋白尿等肾病综合征症状。约5%-2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出现此类肾损伤,早期表现为微量蛋白尿,严重时可进展为肾病综合征。
2.慢性炎症反应
持续升高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等促炎细胞因子不仅侵蚀关节滑膜,还会通过血液循环损伤肾血管内皮细胞,加速肾小球硬化,长期未控制的炎症反应会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部分患者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脏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