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病常用的药物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类风湿患者需注重关节保护,避免过度负重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日常可使用辅助器具如护膝、手杖减轻关节压力。适度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游泳、瑜伽,可维持关节活动度并增强肌肉力量。同时需控制体重,减少肥胖对关节的额外负担。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快速缓解疼痛肿胀,需按医嘱短期使用以避免胃肠道损伤。慢作用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是控制病情的核心药物,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针对特定免疫分子,适用于中重度患者,用药前需筛查结核等感染风险。
3、物理治疗
热敷通过扩张血管促进炎症吸收,适合慢性期关节僵硬;冷敷可收缩血管减轻急性期肿胀疼痛。超声波治疗利用声波振动改善局部循环,经皮神经电刺激通过阻断疼痛信号传导缓解症状,需在康复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4、中医治疗
雷公藤多苷片等中药提取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需注意监测血常规及肝功。针灸选取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可疏通经络、减轻晨僵。中药熏洗采用透骨草、伸筋草等煎液热敷关节,能促进药物渗透并缓解肌肉痉挛。
5、手术治疗
关节置换术适用于终末期严重畸形患者,可重建关节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滑膜切除术通过微创技术清除增生滑膜,延缓病情进展。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恢复肌肉力量,预防关节粘连。
若出现关节持续肿胀、发热或新发皮疹,应立即复诊评估病情活动度。日常需记录关节症状变化,定期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与医生共同制定长期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