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性血管炎的发病原因包括感染因素、药物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等。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
EB病毒,它可通过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使机体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进而攻击自身血管,引发炎症,诱发荨麻疹性血管炎。
2.细菌感染
链球菌感染,其产生的毒素和酶可破坏人体组织,激活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应答。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时,就可能波及血管,引起血管炎症。
3.真菌感染
一些深部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可能改变人体的免疫环境。真菌的抗原成分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
二、药物因素
1.抗生素
部分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荨麻疹性血管炎。
2.非甾体抗炎药
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影响前列腺素的合成。这可能改变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使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异常反应。
三、自身免疫因素
1.免疫系统紊乱
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但当免疫系统出现紊乱时,就可能将自身血管组织误认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
2.遗传易感性
遗传因素在荨麻疹性血管炎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某些基因的异常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发生免疫系统紊乱。
四、环境因素
1.物理因素
寒冷、紫外线等物理因素可对皮肤和血管造成刺激。寒冷环境可使皮肤血管收缩,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2.化学物质
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化妆品中的香料、防腐剂,以及工业化学品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的患者,由于本身免疫系统已经处于异常状态,患荨麻疹性血管炎的风险会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