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脂肪瘤和乳腺纤维腺瘤的区别
乳腺脂肪瘤和乳腺纤维腺瘤的区别在于定义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表现等方面。
1.定义与发病机制
乳腺脂肪瘤是由脂肪过度增生积聚形成的良性肿瘤,发病机制可能与局部脂肪代谢异常、遗传因素等有关。脂肪细胞在乳腺组织内异常增殖、堆积,逐渐形成瘤体。多见于40-60岁的女性,可能与该年龄段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脂肪代谢功能改变有关。肥胖人群由于体内脂肪含量较高,患乳腺脂肪瘤的风险可能相对增加。
乳腺纤维腺瘤是由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混合组成的良性肿瘤,主要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失衡有关。雌激素水平过高或乳腺组织对雌激素敏感性增加,刺激乳腺腺上皮和纤维组织过度增生,从而形成肿瘤。好发于青年女性,尤其是18-25岁的女性,此阶段女性体内雌激素分泌旺盛,是乳腺纤维腺瘤的高发原因。长期服用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或避孕药等,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2.临床表现
乳腺脂肪瘤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质地柔软、可推动的肿块,一般无明显疼痛或仅有轻微压痛。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生长缓慢。在乳房表面一般无明显改变,皮肤颜色正常,无橘皮样改变或乳头溢液等症状。
乳腺纤维腺瘤多为无痛性肿块,少数患者可能有轻微疼痛或胀痛,疼痛程度一般较轻,且与月经周期可能有关。肿块质地较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晰,活动度大,像一颗在乳房内可以滑动的“弹珠”。大小一般在1-3厘米,但也有少数较大的肿瘤。部分患者的肿块在月经前可能会稍有增大。
3.影像学检查表现
乳腺脂肪瘤在超声检查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区,内部回声均匀,后方回声无明显衰减。在钼靶X线检查中,脂肪瘤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透亮区,边缘光滑,周围有一层薄的包膜。
乳腺纤维腺瘤在超声检查显示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均匀,后方回声无衰减或稍有增强。钼靶X线检查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致密影,边界清晰,密度均匀,有时可见钙化点。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于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更准确,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