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皮损为皮肤紫癜,针尖至黄豆大小瘀点瘀斑可融合,初鲜红后转暗红褐且压不褪色,呈对称性分布,好发双下肢伸侧、臀部,上肢躯干较少,初期为红色斑丘疹渐转为紫癜,可伴荨麻疹等,反复出现,儿童皮损相对典型需注意护理,成年需关注伴发症状,过敏史人群发作更迅速范围更广。
一、基本皮损特征
过敏性紫癜的皮损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多为针尖至黄豆大小的瘀点、瘀斑,可融合成片,颜色初为鲜红色,随后逐渐转为暗红色、褐色,压之不褪色,这是由于血管炎导致红细胞外渗引起。
二、分布特点
1.对称性分布:常呈对称性分布,好发于双下肢伸侧,如小腿前侧、足背等部位,也可累及臀部,部分患者上肢及躯干也会出现皮疹,但相对下肢较少。
2.典型部位集中:下肢伸侧及臀部为常见受累区域,这与该部位血液循环特点及重力作用导致血管压力相对较高有关,使得红细胞更易外渗形成紫癜。
三、皮疹演变过程
初期表现为红色斑丘疹,数小时至1~2日内逐渐转为紫癜,有的患者可伴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表现,皮疹可反复出现,新旧皮疹可同时存在。
四、不同人群的皮损特点差异
儿童患者:儿童皮肤较为娇嫩,皮损表现可能相对典型,且儿童活动量较大,可能因摩擦等因素导致皮疹部位略有不同,但总体分布规律与成人相似,需特别注意儿童皮肤护理,避免搔抓加重皮损。
成年患者:成年患者皮损除紫癜外,需关注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如关节痛、腹痛等,因成年患者可能同时存在系统受累情况,皮疹表现可能与全身状态相关。
有过敏史或既往患病史人群:此类人群再次发作时,皮损可能更迅速出现,且紫癜出现的范围可能更广,需高度警惕并尽快远离过敏原,及时就医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