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炎患者需严格休息避免引发疼痛活动并保持良好姿势,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有抗炎镇痛功效的非甾体抗炎药,还可进行热敷、超短波等物理治疗,病情严重保守无效时考虑手术治疗,儿童治疗优先非药物保守且防滥用影响发育,老年人治疗要考量身体耐受性及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
一、一般治疗
骨膜炎患者首先需严格休息,避免引发疼痛的活动,通过制动使受损部位得以放松,促进炎症消退,例如应暂停长跑、高抬腿等过度劳损局部的运动。同时,需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加重骨膜负担。
二、药物治疗
可根据病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此类药物具有抗炎、镇痛功效,能缓解骨膜炎引起的疼痛与炎症反应,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需关注可能出现的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三、物理治疗
1.热敷:利用温热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可每日进行数次,每次热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20分钟为宜。
2.超短波治疗:通过特定的物理原理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代谢,促进炎症吸收,对骨膜炎的恢复有一定帮助,治疗频次需遵循专业医生建议。
四、手术治疗
当骨膜炎病情严重,如出现明显骨膜增厚、大量瘢痕组织形成且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清除病变组织等,以改善症状,但手术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治疗时优先选择非药物的保守治疗方式,如充分休息、适当物理治疗等,因其身体处于发育阶段,药物使用风险需充分评估,应避免滥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
老年人:需关注其骨骼退变等基础情况,选择治疗方法时要考量身体耐受性,例如物理治疗强度要适中,避免因过度刺激加重病情,同时要注意监测基础疾病对骨膜炎治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