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性腹泻由轮状病毒经粪-口及气溶胶传播,好发于6月龄-2岁胃肠和免疫不完善的婴幼儿,急性起病先发热呕吐后腹泻,大便多量多水分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具自限性可致脱水等并发症,婴幼儿易现严重脱水需关注体液,有基础病患儿要预防感染,所有人应勤洗手,感染者需保证休息、合理饮食并补充水电解质。
一、病因与传播途径
轮状病毒性腹泻由轮状病毒引起,该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例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等;同时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致病。
二、好发人群
好发于婴幼儿,尤其多见于6月龄-2岁的儿童,这与该年龄段儿童胃肠道和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有关,使得其对轮状病毒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弱。
三、临床特点
1.起病形式:急性起病,常先出现发热、呕吐症状,随后才出现腹泻。
2.腹泻表现: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粪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无腥臭味。其病程具有自限性,多数患儿发病后3-8天症状逐渐缓解,但部分严重腹泻患儿可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四、特殊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
婴幼儿群体:由于机体各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轮状病毒后更易出现脱水等严重情况,需密切关注其体液平衡状况,如观察尿量、精神状态等,以便及时发现脱水迹象并处理。
有基础疾病的患儿:感染轮状病毒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因此需积极预防感染,如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等,且在感染后要及时就医处理相关并发症。
生活方式方面:所有人都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以减少轮状病毒传播风险;已感染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患儿,要保证充足休息,合理调整饮食,适当增加水分和电解质补充,比如可适当饮用口服补液盐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