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骨折坏死后早期表现为髋部或腹股沟区域隐痛钝痛且随病情进展渐重活动时明显加剧休息可缓解夜间静息痛也可能出现,还会出现髋关节屈伸旋转等活动范围减小,因疼痛活动受限而跛行,患病较长时间患侧髋关节周围肌肉有失用性萎缩。
一、疼痛表现
股骨骨折坏死后早期多表现为髋部或腹股沟区域的隐痛、钝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活动(如行走、负重)时疼痛明显加剧,休息时疼痛可有所缓解,但夜间静息痛也可能出现,这是因为骨折后局部血运破坏,骨质缺血缺氧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疼痛感受可能因个体差异有细微不同,但核心是与病变相关的髋部区域疼痛。
二、关节活动受限
患者会出现髋关节屈伸、旋转等活动范围减小的情况。例如,髋关节屈曲不能达到正常范围,下蹲困难,旋转髋关节时感到受限,这是由于骨折后股骨头或股骨颈结构异常,影响了髋关节的正常运动功能,年龄较大者可能因肌肉力量下降等因素使活动受限更易被察觉,年轻患者若骨折后康复不佳也会出现明显活动受限。
三、跛行表现
因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患者行走时会出现跛行,表现为步态异常,走路时患侧下肢不敢正常负重,呈现一瘸一拐的状态,这是身体为减轻患侧髋关节负担而采取的代偿性步态,不同生活方式下的患者,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跛行可能更早出现且更明显,因为其日常活动对髋关节负荷大,加重了骨折坏死对步态的影响。
四、肌肉萎缩表现
患病较长时间后,患侧髋关节周围肌肉可出现失用性萎缩,表现为臀部肌肉、大腿肌肉等变细,这是因为骨折后髋关节活动减少,肌肉长期不用导致萎缩,年龄较小的患者肌肉萎缩可能发展较快,而老年患者本身肌肉量相对较少,萎缩表现可能相对隐匿,但最终都会影响肢体功能和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