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早期有骨髓水肿(MRI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区域)、骨质密度改变(局部稀疏或轻度硬化)且儿童表现因生长发育有不同特点,中期出现软骨下骨折新月征、股骨头塌陷(性别、负重影响进程),晚期关节结构严重破坏(间隙变窄、面硬化、增生明显、形态失常),病史未控、年龄大、不良生活习惯加速病变进展。
一、早期骨骼表现
早期股骨头坏死在骨骼影像学上可出现骨髓水肿,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中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区域;骨质密度可出现改变,可能有局部骨质稀疏或轻度硬化表现,此时骨骼结构尚未出现明显形态学的严重异常,但已有微观的骨髓及骨质代谢异常相关表现,年龄因素可能影响骨代谢速度,儿童患者早期骨髓水肿等表现可能因生长发育特点有不同的呈现特点,需结合具体年龄评估。
二、中期骨骼表现
此阶段骨骼会出现软骨下骨折相关表现,影像学上可见新月征,即股骨头软骨下骨板下方出现线形或新月形的低密度影;同时股骨头可发生塌陷,导致股骨头形态开始出现异常改变,如局部骨质不平整、股骨头轮廓出现凹陷等。性别方面,不同性别在骨代谢及力学承受等方面有差异,可能影响塌陷发生的进程及表现程度;生活方式中长期负重等因素会加重中期骨骼病变的进展,使塌陷等表现更显著。
三、晚期骨骼表现
晚期股骨头坏死时,骨骼关节结构严重破坏,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关节面出现硬化,骨质增生明显,股骨头形态严重失常,可呈现扁平、碎裂等改变,整个髋关节的骨骼结构紊乱,关节功能严重受限。病史方面,长期既往的股骨头坏死病史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导致骨骼表现持续恶化,年龄较大患者可能因骨质量下降等因素使晚期骨骼破坏更严重,生活方式中持续的不良习惯如长期大量饮酒、长期使用激素等会加速晚期骨骼病变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