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需积极去除可能引发的诱因并调整生活方式,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铝碳酸镁等保护胃黏膜,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且用药谨慎,老年人用药注意相互作用及监测肝肾功能,妊娠期女性用药权衡对胎儿影响并谨慎选择。
一、一般治疗
1.去除诱因:积极去除可能引发糜烂性胃炎的因素,如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若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明确后进行针对性处理。
2.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饮食调节,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冷过热及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减轻胃黏膜负担,促进胃黏膜修复。
二、药物治疗
1.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促进糜烂面愈合,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胃壁细胞质子泵来发挥作用,能显著减少胃酸分泌。
2.保护胃黏膜药物:铝碳酸镁等黏膜保护剂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隔离胃酸、胆汁等对胃黏膜的侵蚀,促进糜烂部位的修复;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等)也具有保护胃黏膜及一定的抗幽门螺杆菌作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糜烂性胃炎时,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结构等,药物使用需格外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胃肠道有明显刺激或不适合儿童的药物,需在医生严格评估后选择合适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用药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选择对胃黏膜刺激较小的药物,同时需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影响药物代谢。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糜烂性胃炎时,药物选择需权衡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一般先尝试非药物治疗手段,如饮食调整等,若必须用药,需在妇产科医生与消化科医生共同评估后谨慎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