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疱疹主要由皮肤癣菌等真菌引发,诱因有手部多汗、长期潮湿环境、接触污染物品及遗传易感性,儿童因玩耍、成年人因职业易发病,临床表现为手部有针尖至米粒大小水疱、伴不同程度瘙痒、可脱屑,合并细菌感染有红肿疼痛,诊断通过真菌镜检培养结合病史与临床表现并鉴别其他皮肤病,治疗采用抗真菌药物、保持手部干燥清洁,儿童用温和药物孕妇遵医嘱,预防需日常保持手部干燥、不共用物品、相关工作加强防护、老年人注重保湿防护。
一、病因与诱因
汗疱疹真菌感染主要由皮肤癣菌等真菌引发,手部多汗、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如频繁洗手、接触水后未及时擦干等)、接触被真菌污染的物品(如公共浴室的拖鞋、毛巾等)为常见诱因,遗传易感性也可能影响发病,不同年龄人群因活动方式差异,儿童易因玩耍接触感染源,成年人若职业导致手部频繁潮湿则更易发病。
二、临床表现
患者手部可见针尖至米粒大小水疱,可成群或散在分布,伴有不同程度瘙痒,病情进展可出现脱屑,若合并细菌感染还可有红肿、疼痛表现,不同性别症状表现无明显差异,女性若常涂指甲油致局部潮湿可加重症状,不同年龄患者因皮肤屏障功能不同,儿童皮肤娇嫩症状更易扩散。
三、诊断方法
通过真菌镜检观察有无真菌菌丝或孢子,真菌培养可明确具体真菌种类及药敏情况,结合病史与临床表现综合诊断,需与湿疹等其他手部皮肤病鉴别,取材时儿童需轻柔操作避免损伤皮肤。
四、治疗原则
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外用抗真菌乳膏),同时保持手部干燥清洁、避免搔抓以防感染扩散,根据患者年龄选择合适药物,儿童优先温和药物,孕妇用药需咨询医生选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避免使用致畸药物。
五、预防措施
日常保持手部干燥,勤洗手、清洁,避免长时间接触水及刺激性化学物质,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从事餐饮等工作人群加强手部防护、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物品,老年人皮肤代谢减缓需注重手部保湿防护以降低真菌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