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痛经(经前1周左右始经期第1天最剧烈可持续整个经期可放射至腰骶部等)、经量异常(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紊乱,长期可致贫血),妇科检查见子宫均匀性增大呈球形、质地硬有压痛经期更明显,合并腺肌瘤可触及局限性结节隆起压痛,超声可显示肌层增厚回声不均匀等,MRI特异性高可显示病变范围助与其他子宫疾病鉴别,需结合育龄期、剖宫产史等个体因素综合判断并与其他疾病鉴别。
一、症状表现评估
1.痛经:多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常于经前1周左右开始出现,经期第1天最剧烈,可持续整个经期,疼痛程度可能随病程延长而逐渐加剧,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腰骶部、肛门等部位。2.经量异常: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部分患者可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如月经提前或推后等情况,长期经量增多可能导致贫血,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表现。
二、妇科检查发现
妇科检查时可见子宫多呈均匀性增大,外形呈球形,子宫质地较硬,有压痛,且在经期时压痛更为明显,若合并子宫腺肌瘤,可触及子宫局限性结节隆起,有压痛。
三、影像学检查辅助
1.超声检查:为常用的初步筛查手段,可显示子宫肌层增厚,回声不均匀,部分患者可见子宫肌层内有小的液性暗区,还可观察宫腔线位置是否偏移等情况。2.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能清晰显示子宫肌层病变的范围、程度等,可准确判断子宫腺肌症的病灶情况,有助于与其他子宫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四、结合个体因素综合判断
不同年龄、生育情况等个体因素会影响子宫腺肌症的判断。例如,育龄期女性出现上述痛经、经量异常等表现时需高度警惕;有剖宫产史等子宫手术史的患者,子宫腺肌症的发生风险可能增加,其症状表现可能更具特殊性;对于有相关病史的患者,需详细询问病史,结合症状、检查等综合分析以明确是否为子宫腺肌症,并注意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进行鉴别,避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