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肠道菌群组成与健康人群有差异,可通过神经炎症途径及肠-脑轴影响该病,多项队列研究显示患者菌群多样性降低且动物实验移植患者菌群可诱导类似病理改变,生活方式中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饮食、长期滥用抗生素,年龄增长致菌群稳定性下降,特殊人群需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等维持菌群平衡来降低帕金森病风险。
一、肠道菌群紊乱与帕金森病的关联机制
帕金森病患者肠道菌群组成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如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例变化,特定菌种丰度改变(如脱硫弧菌属等增多)。机制上,肠道菌群可通过神经炎症途径影响帕金森病,其产生的脂多糖等物质激活小胶质细胞,引发神经炎症,促进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而α-突触核蛋白聚集是帕金森病病理特征之一;还可通过肠-脑轴发挥作用,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影响肠道屏障功能及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合成,帕金森病存在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肠道菌群可能参与其中。
二、临床研究证据
多项队列研究显示帕金森病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动物实验表明,移植帕金森病患者肠道菌群可诱导受体出现类似帕金森病的运动及神经病理改变。例如,有研究通过小鼠模型发现,移植帕金森病患者肠道菌群后,小鼠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及脑内α-突触核蛋白聚集等现象。
三、相关影响因素
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影响显著,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饮食可能改变肠道菌群;长期滥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增加帕金森病风险。
年龄:随年龄增长肠道菌群自身发生变化,老年人肠道菌群稳定性下降,更易出现菌群紊乱,进而可能增加帕金森病发病几率。
特殊人群:帕金森病患者需注重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适度运动等非药物方式改善;应避免滥用抗生素,因其可能进一步破坏肠道菌群稳态;老年人作为帕金森病高发人群,更需关注日常饮食及生活习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降低肠道菌群紊乱引发帕金森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