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骨裂后应即刻停止活动并固定受伤脚部,72小时内冷敷,尽快就医行影像学检查明确情况,按骨折无移位或移位明显分别行保守(石膏等固定)或手术治疗,固定拆除后逐步开展康复训练,康复期保证营养均衡,儿童需留意固定和轻柔训练,老年人要防并发症、补钙及家人协助康复。
一、立即应急处理
脚骨裂后应即刻停止活动,让受伤脚部保持静止状态,避免负重。可利用木板、树枝等简易物品对受伤脚部进行固定,防止骨折部位进一步移位。在受伤初期72小时内进行冷敷,每次冷敷时长约15-20分钟,每隔1-2小时冷敷一次,以此减轻肿胀与疼痛。
二、及时就医检查
尽快前往医院,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脚骨裂的具体部位、移位情况等。医生会依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三、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若骨折无明显移位,通常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固定时长一般为4-6周,固定期间需密切观察脚部血液循环及肿胀状况。同时可遵医嘱辅助使用相关消肿止痛类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
2.手术治疗:若骨折移位明显、涉及关节面等情况,可能需进行手术治疗,借助钢板、螺钉等内固定装置恢复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
四、康复阶段
1.康复训练:固定拆除后逐步开展康复训练,早期可进行脚部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随着恢复情况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如屈伸踝关节等,训练需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引发再次损伤。
2.饮食注意:康复期间要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的食物,像瘦肉、鱼虾、奶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利于骨折愈合。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脚骨裂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家长需密切留意固定情况,防止儿童自行拆除固定装置,且康复训练要轻柔,依照儿童生长发育特点进行针对性训练。
2.老年人:老年人脚骨裂后愈合较为缓慢,固定期间需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饮食上可适当增加补钙措施,同时需家人协助开展康复训练,确保训练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