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需让患者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患部并常规消毒铺巾,同时详细评估腱鞘炎部位等情况,操作时持小针刀轻柔准确进针后针对性松解粘连腱鞘组织,儿童患者操作要严控进针深度力度并密切观察术后活动限制,老年患者操作要轻柔缓慢并关注恢复及预防感染等,有基础疾病患者需基础病控制稳定时操作并注意观察患部及基础病对伤口影响等。
一、术前准备
1.患者体位与消毒:患者取合适体位,一般患侧手臂外展、外旋,充分暴露患部,常规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范围要足够,然后铺无菌巾,确保操作区域无菌环境。
2.评估病情:医生需详细评估腱鞘炎的部位、严重程度等情况,明确病变腱鞘的具体位置及周围组织关系,为精准操作做准备。
二、操作过程
1.进针操作:医生持小针刀,以特定的进针方向和角度刺入病变腱鞘部位,进针时要轻柔且准确,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如神经、血管等。
2.松解操作:进入腱鞘后,通过小针刀的切开、剥离等操作来松解粘连的腱鞘组织,根据腱鞘炎的具体病理改变,针对性地解除腱鞘对肌腱的卡压,恢复肌腱正常滑动功能,操作过程中需密切感知组织反应,保证松解效果适度。
三、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身体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骨骼、神经等组织较为娇嫩,操作时进针深度和力度需严格把控,要更加精准轻柔,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避免因操作不当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术后护理要特别注意儿童的活动限制,防止过早过度活动影响恢复。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关节退变、骨质增生等基础情况,操作时要轻柔缓慢,充分考虑其关节活动度和耐受能力,术后恢复过程中要关注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变化,加强康复指导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
3.有基础疾病患者:对于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在基础疾病控制相对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操作,操作前要评估患者血糖等指标情况,术后要注意观察患部恢复情况,同时关注基础疾病对伤口愈合等的影响,加强血糖监测及伤口护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