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脂溢性皮炎由念珠菌感染引发具脂溢性皮炎表现,与皮脂腺分泌旺、皮肤屏障受损、机体免疫力低等相关,好发于皮脂腺发达部位呈红斑鳞屑伴瘙痒等,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结合真菌学检查确诊需与其他病鉴别,主要用抗真菌药治疗,儿童选温和低刺激药,孕妇需医生评估用药,免疫力低下人群要控基础病延长疗程。
一、定义与病因
念珠菌脂溢性皮炎是由念珠菌感染引发,同时具有脂溢性皮炎临床表现的皮肤病症。其发生与皮脂腺分泌旺盛致局部利于念珠菌增殖、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机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相关,例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者因免疫功能受影响,易罹患该病症。
二、临床表现
好发于头皮、面部(如眉间、鼻唇沟等)、胸背等皮脂腺发达部位,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鳞屑,可伴瘙痒,部分患者可见白色假膜样物质。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略有差异,儿童皮肤娇嫩,症状多较局限且瘙痒感明显;成人病情可能因皮脂分泌状况不同而有轻重变化。
三、诊断方法
通过详细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结合真菌学检查确诊。真菌镜检可见假菌丝或孢子,真菌培养可明确念珠菌菌种及药敏情况,需与其他脂溢性皮炎、银屑病等疾病鉴别,尤其儿童需排除其他感染性皮肤病干扰,以准确区分病症。
四、治疗措施
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依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局部外用抗真菌制剂等,儿童优先选用温和低刺激抗真菌药物,避免影响其生长发育;孕妇用药需经医生评估后谨慎选择,权衡对胎儿的潜在风险与治疗收益。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皮肤屏障功能未完善,治疗时选安全性高的抗真菌药物,避免过度清洁致皮肤屏障进一步受损,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透气衣物以减少局部摩擦刺激。
2.孕妇:处于特殊生理阶段,用药需权衡对胎儿的潜在风险,优先考虑局部外用相对安全的抗真菌方法,如保持局部清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真菌药物。
3.免疫力低下人群:如糖尿病、艾滋病患者等,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加强局部皮肤护理,抗真菌治疗疗程可能需适当延长,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