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原位癌属上皮内瘤变范畴癌细胞局限于上皮层未穿透基底膜,临床表现早期多无特异症状部分有异常阴道出血等,诊断靠子宫内膜活检及宫腔镜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早期规范治疗预后好需定期随访,育龄女性有生育意愿需评估处理,绝经后女性关注术后激素及健康,有基础病者要控制基础病保障治疗安全。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子宫内膜原位癌是子宫内膜上皮内的恶性病变,癌细胞局限于子宫内膜上皮层内,未穿透基底膜,属于上皮内瘤变范畴。病理检查可见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细胞异型性显著,核分裂象增多,排列紊乱但未侵犯间质。
二、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特异性症状,部分可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如绝经后阴道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等,少数患者可能有下腹部隐痛等不适,但这些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忽视。
三、诊断方法
1.子宫内膜活检:通过诊刮或分段诊刮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子宫内膜原位癌的金标准,可明确细胞异型性及病变范围。
2.宫腔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宫腔内病变形态,直观发现可疑病灶并取活检,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四、治疗方式
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及病变范围等选择合适术式,如全子宫切除术等。对于有特殊情况(如年轻未育且有保留生育意愿者)需谨慎评估后个体化处理,但总体以去除病灶、防止病情进展为目标。
五、预后及随访
早期诊断并规范治疗者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治疗后需定期随访,包括妇科检查、阴道超声、肿瘤标志物检测等,监测有无复发及病情进展,一般建议治疗后前2年每3-6个月随访1次,之后可适当延长随访间隔。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若有保留生育意愿,需充分评估病变范围及患者意愿,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后需密切监测复发情况,因妊娠可能影响病情监测及预后。
绝经后女性:手术治疗后需关注术后激素变化对全身健康的影响,定期评估骨密度等,注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复发风险。
有基础病史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在治疗前后积极控制基础病,确保手术及后续治疗安全,治疗过程中需综合考量基础病对治疗方案及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