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机为全身情况允许局部可耐受时尽早开展无明显禁忌证者48至72小时内手术,手术方式有适用于骨折稳定的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及髓内钉等常用还有针对闭合复位困难等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康复早期开展患肢功能锻炼,需考虑年龄、基础疾病与心理因素,老年康复慢要耐心指导,控基础病如糖尿病,给予心理疏导树康复信心。
一、手术时机选择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机的选择需综合考量患者全身状况与局部情况。一般而言,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局部条件可耐受时应尽早开展手术,对于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患者,通常建议于受伤后48~72小时内实施手术。以老年患者为例,早期手术可显著降低长期卧床引发的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风险,因老年患者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长期卧床会进一步削弱其生理机能。
二、手术方式选择
1.闭合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骨折稳定性较好的患者。通过牵引等手段闭合复位骨折端后,采用髓内钉或钢板等内固定物进行固定。其中,髓内钉固定如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具备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固定较为稳定,能有效防止骨折旋转移位,尤其适用于多数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其稳定性有助于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
2.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针对闭合复位困难、骨折不稳定等情况需行切开复位,之后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进行固定。例如,当骨折粉碎严重、闭合复位难以达到满意效果时,切开复位能更精准地恢复骨折解剖结构,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
三、术后康复
术后早期需在医生指导下开展患肢的功能锻炼,包括肌肉收缩练习等,以此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后期则依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及负重锻炼。在康复过程中需充分考虑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康复速度相对较慢,需更耐心地进行指导并长期坚持康复训练,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协助老年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基础疾病因素: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着重控制血糖,保障骨折愈合处于良好的机体环境中。同时需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因为骨折后的康复周期较长,心理因素对康复效果有着一定影响,应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