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现场需让患者平卧硬板避免随意搬动固定后转运并观察生命体征,诊断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保守(稳定骨折)和手术(不稳定骨折),康复有早中后期不同训练,老年人需重视营养等,儿童康复训练轻柔,女性孕期产后需多学科协作确保安全恢复。
一、急救处理
现场应让患者平卧于硬板上,避免随意搬动,防止骨折端移动加重损伤,可用硬板担架等进行固定后尽快转运至医院,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有无休克等情况,若有需及时处理。
二、诊断评估
1.体格检查:检查骨盆区域有无压痛、肿胀、畸形等,初步判断骨折可能性。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发现明显骨折线,初步了解骨盆骨折大致情况。
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骨盆骨折细节,如骨折部位、移位情况及有无合并髋臼、骶髂关节等周围组织损伤。
三、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适用于稳定性骨盆骨折(无明显移位等情况),采用骨盆兜带悬吊牵引等方式固定,患者需卧床休息一段时间,期间需注意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以促进骨折愈合。2.手术治疗:针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如骨盆环完全断裂等),需行手术复位内固定,常用手术方式有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等,通过手术恢复骨盆结构的稳定性。
四、康复护理
1.早期康复:受伤后1-2周内,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同时进行呼吸训练预防肺部并发症。2.中期康复:受伤2-3周后,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如髋关节屈伸等,可在医生指导下开始部分负重训练,借助拐杖等辅助器具。3.后期康复:受伤3周后至骨折愈合期,加强肢体功能恢复训练,进行步态训练等,恢复正常肢体功能。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
老年人:需重视营养补充,尤其是钙、维生素D等摄入,以预防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康复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加重损伤。
儿童: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康复训练需轻柔,密切监测骨骼生长发育情况,避免影响正常生长,同时家长需配合做好护理,防止二次损伤。
女性:若为孕期或产后发生骨盆骨折,需综合考虑妊娠、哺乳等特殊情况,康复过程中需与妇产科等多学科协作,确保母婴安全及骨折顺利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