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可能出现畸形愈合致肢体外观异常及影响心理,老年等易致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需不同干预,累及关节面可致关节功能障碍,损伤关节软骨可诱发创伤性关节炎,骨折断端还可能损伤血管神经,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风险更高恢复难。
一、畸形愈合
骨折部位在愈合过程中若复位不准确,可能出现畸形愈合,表现为肢体外观异常,如肢体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等。以儿童骨折为例,儿童骨骼生长潜力大,但若复位不佳,随生长发育可能出现更明显畸形,不仅影响肢体正常功能,还可能对患者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尤其在青少年阶段,外观问题可能导致社交障碍。
二、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骨折后超过正常愈合时间(通常成人骨折3个月以上、儿童骨折2个月以上仍未愈合)称为延迟愈合,若完全未愈合则为不愈合。老年患者因骨代谢缓慢、营养状况相对较差(如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等),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风险更高。延迟愈合可能需延长固定时间、调整治疗方案,不愈合则常需通过手术植骨等方式干预。
三、关节功能障碍
当骨折累及关节面时,若复位不良或固定不当,易导致关节活动受限。例如腕部骨折累及腕关节,若未恢复关节面平整,可引起腕关节僵硬、活动范围减小。长期关节活动受限还会引发肌肉萎缩,进一步加重功能障碍。年轻人因日常活动量较大,关节功能障碍对其生活、工作影响更为显著,如无法正常进行体力劳动或体育活动等。
四、创伤性关节炎
骨折损伤关节软骨后,关节面变得不平整,长期磨损可引发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时伴有摩擦感等。中老年患者本身存在关节退变基础,若发生骨折,更易诱发创伤性关节炎,且病情进展可能较快,严重影响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质量,如行走困难、上下楼梯受限等。
五、血管神经损伤
骨折断端的锐利边缘可能损伤周围血管或神经。例如小腿骨折时,可能损伤胫前动脉或胫后神经,导致肢体血运障碍(表现为皮肤苍白、温度降低、脉搏减弱等)或相应区域感觉运动功能异常(如足部麻木、肌力下降等)。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本身存在血管神经病变基础,骨折后血管神经损伤风险更高,且损伤后恢复难度增大,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管神经修复能力较差,需更加关注血运及神经功能监测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