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诊断评估需详细采集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病史、观察外观等体格检查及借助X线、MRI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非药物的生活方式调整(体重管理、活动指导)、物理治疗(热敷冷敷等)、药物用非甾体抗炎药(注意特殊人群禁忌),严重时考虑关节置换等手术治疗且需评估相关因素。
一、诊断评估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如创伤、肥胖史等)、膝关节症状起始时间、诱因(如过度运动、劳损等)及症状特点(疼痛部位、性质、加重及缓解因素、活动受限情况等),不同年龄群体膝关节炎表现有差异,如儿童需排查感染性因素,老年人多与退行性变相关。
2.体格检查:观察膝关节外观(有无肿胀、畸形等),检查压痛部位、范围,评估关节活动范围(屈曲、伸展等)及稳定性。
3.影像学检查:
X线:可显示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骨赘形成等,是初步筛查常用手段,能反映关节结构的大体改变。
MRI:能更清晰呈现软骨、半月板、韧带等软组织结构病变情况,对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
二、治疗
(一)非药物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体重管理:肥胖患者需减重,减轻膝关节负重压力,根据年龄性别制定合理减重计划,如老年人可选择低强度运动辅助减重。
活动指导:指导患者避免长时间跑跳、蹲起等加重膝关节负担的动作,根据年龄调整活动方式,儿童应避免过度运动损伤,老年人可选择散步、游泳等低impact运动。
2.物理治疗:
热敷:适用于慢性期,改善膝关节血液循环,每次15~20分钟,温度适中,避免烫伤,不同年龄人群温度和时长可适当调整,儿童需更谨慎。
冷敷:急性期可消肿止痛,每次10~15分钟,间隔一定时间,防止冻伤,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需注意局部皮肤状况。
其他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电刺激等,可辅助缓解疼痛、促进修复,治疗参数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
(二)药物治疗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但需关注特殊人群用药禁忌,如老年人胃肠道风险较高,应谨慎选择,儿童避免使用不适合的止痛药物。
(三)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膝关节炎患者,如关节间隙严重狭窄、畸形明显影响生活质量者,可考虑关节置换术等手术方式,需严格评估患者病情、年龄、全身状况等因素后决定是否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