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层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伴上皮和腺体萎缩的慢性胃炎,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及不良生活方式,临床表现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或无症状,诊断靠胃镜及胃黏膜活检病理,儿童需注意饮食卫生防幽门螺杆菌感染,老年应定期胃镜复查防癌变,女性要留意月经对胃部保养的影响。
一、定义
浅表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病理类型,其本质是胃黏膜层出现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同时伴有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
二、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Hp)是常见病因,该菌可定植于胃黏膜,引发炎症反应,长期感染易导致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进而发展为浅表萎缩性胃炎。
2.不良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损伤;饮食不规律,如长期暴饮暴食或饥一顿饱一顿,以及长期食用辛辣刺激、腌制、烟熏等食物,会破坏胃黏膜的正常生理环境,增加患病风险。
三、临床表现
1.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多数患者可出现上腹部隐痛、胀满感,还可能有嗳气、食欲不振等表现,症状往往无特异性,容易被忽视。
2.无症状情况: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在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时被发现。
四、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手段,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呈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等特征性表现。
2.胃黏膜活检病理:通过胃镜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明确胃黏膜是否存在萎缩及炎症的具体情况,是确诊浅表萎缩性胃炎的关键依据。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通过口-口传播等途径感染幽门螺杆菌,如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减少接触可能携带幽门螺杆菌的物品等,因为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也可能引发浅表萎缩性胃炎相关病变。
2.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衰退,更应关注定期进行胃镜复查,因为浅表萎缩性胃炎存在一定癌变风险,老年患者癌变风险相对更高,通过定期复查可早期发现异常情况。
3.女性患者:在生活方式上除了遵循普遍的健康饮食、规律作息等要求外,要注意月经周期等因素对自身身体状态的影响,月经期间身体抵抗力可能会有变化,需更注重胃部的保养,避免因身体状态波动而加重胃部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