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萎缩性胃炎胃镜下见黏膜明显变薄皱襞变平甚至消失、血管透见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伴黏膜颗粒状改变,病理示固有腺体萎缩超三分之二且常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临床有明显消化不良、贫血表现,有相关病史者需警惕,特殊人群要定期监测病情。
一、胃镜下表现
1.黏膜外观:重度萎缩性胃炎胃镜下可见胃黏膜明显变薄,皱襞变平甚至消失,正常胃黏膜的纹理结构丧失。例如,正常胃黏膜的皱襞是较为规则且有一定厚度的,而重度萎缩时皱襞变得极不明显。
2.血管透见情况:黏膜下血管透见现象显著,呈现出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的表现,这是由于胃黏膜萎缩后,固有腺体减少,黏膜层变薄,使得原本被黏膜覆盖的血管清晰可见。
3.黏膜颗粒状改变:可能伴有黏膜颗粒状改变,这是因为胃黏膜腺体萎缩、结构紊乱等导致局部黏膜形态异常。
二、病理组织学表现
1.固有腺体萎缩程度:病理组织学上重度萎缩性胃炎表现为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明显,萎缩范围超过胃黏膜腺体的2/3。正常胃黏膜固有腺体有一定的数量和分布,当萎缩超过此比例时即达到重度。
2.伴随病变:往往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情况。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被肠型上皮所替代,而异型增生是细胞异常增生,具有癌变倾向,这些伴随病变在重度萎缩性胃炎中较为常见。
三、临床症状表现
1.消化不良症状:患者可能出现更为明显且持续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严重的上腹部疼痛,疼痛程度可能较中度萎缩性胃炎时更重,持续时间更长;腹胀症状显著,进食少量食物即可感到腹部胀满不适,且早饱现象明显,即进食量较正常时明显减少就有饱胀感;食欲不振较为突出,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进食量明显减少。
2.贫血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贫血,这是因为胃黏膜萎缩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尤其是铁等造血原料的吸收,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等,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略有差异,老年患者可能因基础疾病多,症状可能被掩盖或不典型,年轻患者症状相对更突出,但核心是由胃黏膜萎缩导致营养吸收障碍引发贫血。对于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长期胃部不适病史者,若出现上述胃镜及病理表现需高度警惕,生活方式上需规律饮食,避免刺激胃黏膜,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要定期监测病情,因为其发生癌变等不良后果风险更高,需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及检查结果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