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骨折治疗分保守和手术:无明显神经缺损等情况可保守,密切观察病情、对症处理;凹陷深度大等情况需手术,包括凹陷性骨折复位、开放性骨折清创、合并颅内血肿者清除血肿,不同情况手术方式不同且需考虑患者特殊情况。
一、保守治疗
1.适用于情况:对于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骨折无明显移位的单纯线性颅骨骨折等情况。一般来说,若颅骨骨折后颅内无明显出血、脑组织损伤较轻,可采取保守治疗。例如,儿童颅骨骨折相对成人更有弹性,部分无明显症状的骨折可能先考虑保守治疗。
具体措施:主要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患者的意识、瞳孔、头痛、呕吐等情况。定期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以评估骨折部位及颅内情况的变化。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症状进行对症处理,如头痛明显时可给予适当的对症止痛药物,但需谨慎选择儿童适用药物等。
二、手术治疗
1.适用于情况
凹陷性颅骨骨折:当凹陷深度较大(成人凹陷深度>1cm,儿童凹陷深度>0.5cm),或凹陷骨折压迫脑组织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如出现肢体运动、感觉异常,癫痫发作等)时需要手术治疗。例如,成人因外力导致颅骨明显凹陷,压迫局部脑组织,影响脑功能,就应考虑手术复位。
开放性颅骨骨折:骨折伴有硬脑膜破裂,有脑脊液漏或合并颅内异物等情况时需手术。开放性骨折容易引起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必须通过手术进行清创、修复硬脑膜等处理。
合并颅内血肿的颅骨骨折:如果颅骨骨折同时合并有颅内血肿,且血肿量较大(如硬脑膜外血肿量>30ml,硬脑膜下血肿量>60ml等),压迫脑组织导致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时,需手术清除血肿并处理骨折相关情况。
2.手术方式
凹陷性颅骨骨折复位术:通过手术将凹陷的骨折片撬起复位,恢复颅骨的正常解剖结构。对于儿童患者,由于颅骨可塑性较强,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避免过度损伤周围组织。
清创术:对于开放性颅骨骨折,彻底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等,修复硬脑膜等结构,防止颅内感染。在处理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时,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性,手术需更加轻柔,术后加强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颅内血肿清除术:根据血肿的部位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清除血肿,同时处理骨折相关问题以解除对脑组织的压迫。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手术中对脑组织的保护要求不同,儿童脑组织更娇嫩,操作需格外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