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皮炎和脂溢性皮炎的区别
神经性皮炎与神经精神因素、遗传易感性等相关,精神紧张等可诱发且搔抓等加重,好发颈部等部位呈苔藓样变等,依典型表现诊断,以止痒避免搔抓等为治则;脂溢性皮炎因皮脂腺分泌旺盛、马拉色菌定植等,好发皮脂腺丰富部位有相应皮疹表现,据好发部位等诊断,以控油抗炎抗真菌等为治则。
一、病因差异
1.神经性皮炎:与神经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可诱发,搔抓、摩擦等局部刺激会加重病情,存在遗传易感性,部分患者有过敏体质,在精神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等生活状态下易发病,有家族过敏史或神经精神疾病病史者风险更高,各年龄、性别均可患病。
2.脂溢性皮炎:因皮脂腺分泌旺盛引发,马拉色菌等微生物定植繁殖参与发病,受遗传因素影响皮脂腺分泌水平,多见于青壮年,性别无明显严格差异,喜食高脂高糖食物、作息紊乱、压力大等可促使皮脂腺分泌增加,诱发该病。
二、临床表现区别
1.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部、肘部、骶尾部等部位,初期皮肤瘙痒,搔抓后出现扁平丘疹,逐渐融合成苔藓样变,皮肤增厚、粗糙、纹理加深呈菱形或多角形,多为单侧或双侧对称分布,病程慢性、易反复发作。
2.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头皮、面部(眉弓、鼻唇沟等)、胸背部等。头皮受累时头皮屑增多、瘙痒,严重者有油腻性鳞屑、红斑,可伴脱发;面部受累出现红斑、油腻性鳞屑,眉弓部红斑脱屑,鼻唇沟潮红脱屑;胸背部可见淡红色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
三、诊断依据不同
1.神经性皮炎:依据典型临床表现,皮肤苔藓样变等特征性表现结合搔抓等诱因初步诊断,需与慢性湿疹鉴别,慢性湿疹多有渗出史、皮疹多形性。
2.脂溢性皮炎:根据好发部位、典型皮疹表现,结合马拉色菌等检测辅助诊断,头皮部位经皮肤镜检查可见马拉色菌定植,面部皮损处真菌镜检可能发现马拉色菌。
四、治疗原则有别
1.神经性皮炎:以止痒、避免搔抓为基础,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病情严重可局部封闭治疗,精神紧张者适当给予镇静剂,儿童谨慎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选相对温和外用药物,成人依病情严重程度选合适强度糖皮质激素。
2.脂溢性皮炎:控油、抗炎、抗真菌为主要原则,头皮部位外用酮康唑洗剂等抗真菌洗发剂,面部等部位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生活中注意保持皮肤清洁、规律作息、清淡饮食,儿童脂溢性皮炎需避免过度清洁致皮肤屏障破坏,成人注重生活方式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