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肉伤后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当,伤口较深污染重、儿童因皮肤娇嫩免疫弱、基础疾病人群抵抗力差易引发骨髓炎,应立即冲洗伤口,深或污染重的速就医清创,儿童需看护正确处理伤口,基础疾病人群要控基础病并认真处理伤口防感染扩散。
一、皮肉伤引发骨髓炎的机制
皮肉伤后,若伤口处理不及时或不当,细菌等病原体可通过破损的皮肤侵入体内,当伤口较深累及骨质时,病原体便有可能进一步侵袭骨骼引发骨髓炎。例如,开放性骨折同时伴有皮肤裂伤的情况,外界的细菌容易沿着伤口侵入骨折部位的骨骼,从而启动感染过程,细菌在骨骼内繁殖,引起炎症反应,导致骨髓炎的发生。
二、皮肉伤后易引发骨髓炎的情况
(一)伤口深度及污染程度
当皮肉伤较深,达到或接近骨质,且伤口污染严重,如沾染了泥土、粪便等含有大量细菌的物质时,细菌更容易定植于伤口及周围组织,进而向深部组织包括骨骼侵袭,增加骨髓炎发生风险。比如,被带有较多泥土的物体划伤且伤口较深时,细菌侵入骨骼的可能性显著升高。
(二)特定人群因素
1.儿童:儿童皮肤相对娇嫩,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感染的抵御能力较弱。若发生皮肉伤,如玩耍时擦伤等,若未及时进行规范的清创消毒处理,病原体更易侵犯骨骼引发骨髓炎。例如,儿童腿部磕碰伤后,若伤口未得到妥善处理,就可能因感染扩散至骨骼而患骨髓炎。
2.基础疾病人群: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血糖控制不佳时,身体的抗感染能力减弱。当发生皮肉伤后,伤口愈合能力差,细菌更容易在体内滋生蔓延,包括侵袭骨骼导致骨髓炎。比如,糖尿病患者足部发生小的皮肉伤,若血糖控制不理想,就容易引发骨髓炎。
三、预防皮肉伤引发骨髓炎的措施
(一)及时处理伤口
皮肉伤发生后,应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尽可能清除伤口内的污染物。对于较深的伤口或污染严重的伤口,要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清创处理,由专业医护人员彻底清理伤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等,降低细菌定植的机会。
(二)加强特定人群防护
1.儿童:家长要加强对儿童的看护,避免儿童发生磕碰等皮肉伤,在儿童发生皮肉伤后要及时、正确处理伤口。例如,儿童玩耍时摔倒擦伤膝盖,要先用清水冲洗伤口,再用碘伏消毒,必要时就医处理。
2.基础疾病人群:这类人群要格外注意保护皮肤,避免受伤。一旦发生皮肉伤,要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同时对伤口进行认真的清洁、消毒等处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扩散至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