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好发阶段之一,患病率5%-10%,有月经紊乱、高雄激素表现、卵巢形态改变等临床表现,对生殖健康有影响且远期可能合并代谢紊乱性疾病,需生活方式调整并定期监测,出现相关表现应及时就医规范管理。
一、青春期PCOS的发病情况
青春期女性发生PCOS的概率并不低。据相关研究,青春期PCOS的患病率在5%-10%左右。其发病与青春期特定的生理变化相关,青春期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
二、青春期PCOS的临床表现及相关特征
1.月经紊乱:多数青春期PCOS患者会出现月经不调,表现为月经稀发(月经周期延长,常超过35天)、闭经(月经停止6个月及以上)或不规则子宫出血等。这是因为HPO轴功能失调,导致卵巢排卵异常,进而影响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2.高雄激素表现:部分青春期女性会出现多毛现象,常见于口唇周围、下颌、乳晕周围、下腹正中线等部位,毛发增粗、增多;还可能出现痤疮,多见于面部、胸背部等,这与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有关,雄激素刺激皮脂腺分泌增加,导致毛囊口角化,从而引发痤疮。
3.卵巢形态改变:超声检查可见卵巢呈多囊样改变,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数≥12个,同时卵巢体积可能增大。但需注意,单纯卵巢多囊样改变并不一定就是PCOS,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
三、青春期PCOS的影响及应对
1.对生殖健康的影响:长期的排卵异常会影响受孕,增加未来发生不孕的风险。同时,青春期PCOS患者远期还可能合并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紊乱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2.应对措施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青春期PCOS患者,首先强调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合理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均衡营养,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取;适当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内分泌;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规律的作息有利于HPO轴功能的调节。
定期监测: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月经情况、激素水平(如雄激素、雌激素、黄体生成素等)、代谢指标(如血糖、血脂等)以及卵巢形态等,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青春期女性若出现月经紊乱、多毛、痤疮等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患有PCOS,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管理,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等综合措施来改善预后,降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