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不同阶段有相应康复训练,早期1-2周进行手指屈伸、肩部和肘部运动;中期3-6周开展手腕轻度活动、握力训练;后期6周以上进行手腕全面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各阶段训练针对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以促进骨折恢复及相关功能恢复。
肩部和肘部运动:进行肩部的前屈、后伸以及肘部的屈伸运动。肩部前屈后伸每次可做10-15次,每天3-4组;肘部屈伸同样每天3-4组,每组10-15次。肩部和肘部运动能维持上肢整体的关节活动度,避免因手腕骨折固定导致肩部和肘部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进行,但老年患者要注意运动幅度不宜过大,儿童患者要确保在安全、舒适的范围内进行。
中期康复训练(骨折后3-6周)
手腕轻度活动:在骨折部位稳定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手腕的轻度旋转运动,包括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每次旋转10-15圈,每天3-4次。此运动可逐渐恢复手腕的旋转功能,减少骨折后手腕关节粘连的风险。对于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运动力度,避免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年轻患者相对可适当增加运动幅度,但也需循序渐进。
握力训练:使用握力器进行握力训练,开始时每次握3-5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握力器的阻力。握力训练有助于增强手部肌肉力量,为手腕功能的恢复提供力量支持,儿童患者进行握力训练时要选择适合其力量的握力器,避免过度用力损伤手部肌肉;老年患者可根据自身手部力量调整握力器阻力大小。
后期康复训练(骨折后6周以上)
手腕全面活动:进行手腕的全方位活动,包括手腕的背伸、掌屈、桡偏、尺偏等动作。背伸和掌屈每次可达到最大幅度并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桡偏和尺偏同样每次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次。通过全面活动进一步恢复手腕的正常活动范围,使手腕功能接近正常状态。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糖,因为运动可能会对血糖产生影响,若出现不适要及时调整训练方案;肥胖患者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因过度运动导致关节磨损加重。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进行如穿衣、梳头、拿筷子等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模拟日常动作来恢复手腕在实际生活中的功能。这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自理能力,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都需要进行此类训练来适应日常生活。例如经常从事精细工作的患者,更需要加强手腕在精细动作方面的训练,以尽快恢复工作能力;而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则要注重手腕力量和耐力的训练,使其能适应工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