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由感染性(病毒、细菌、寄生虫)与非感染性(饮食不当、药物副作用)因素引发,有大便次数增多及腹痛、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严重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通过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诊断,非药物治疗需休息并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药物可选止泻及调节肠道菌群药且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儿童易脱水要密切观察,老年人防电解质紊乱,孕妇用药谨慎,有基础病史者需关注相关情况。
一、定义与病因
急性肠胃炎腹泻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胃肠黏膜急性炎症导致的腹泻症状,病因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因素涵盖病毒(如诺如病毒等)、细菌(如大肠杆菌等)、寄生虫(如阿米巴原虫等)感染;非感染性因素涉及饮食不当(进食不洁、过冷过热食物等)、药物副作用(如非甾体抗炎药)等。
二、主要症状
1.腹泻:大便次数增多,质地可为稀水便、黏液便甚至脓血便,频次通常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2.伴随症状:常伴腹痛(多为阵发性隐痛或绞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脱水表现(如口渴、尿少、皮肤弹性差等)、电解质紊乱(如乏力、心律失常等)。
三、诊断要点
通过采集病史(包括饮食史、接触史等)、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明确。粪便常规可观察有无白细胞、红细胞等,血常规可判断有无感染及炎症程度,必要时行病原体检测以明确感染类型。
四、非药物治疗措施
1.休息与饮食调整:急性期建议适当休息,饮食上暂禁食或进食清淡易消化流食(如米汤、稀藕粉等),待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至半流质、软食,避免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2.补充水分:及时补充水分以防脱水,可口服补液盐,若脱水严重需静脉补液。
五、药物治疗原则
可选用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收敛止泻,调节肠道菌群药物(如双歧杆菌制剂)改善肠道微生态,但需注意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禁忌,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避免低龄儿童盲目使用强效止泻药。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急性肠胃炎腹泻时体液调节能力弱,易快速脱水,需密切观察尿量、精神状态等,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强效止泻或抗感染药物。2.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弱且常合并基础疾病,需警惕电解质紊乱,腹泻时应注意监测血钾、血钠等指标,必要时调整电解质平衡。3.孕妇:用药需格外谨慎,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如非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用药需咨询医生权衡利弊。4.有基础病史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肠胃炎腹泻时需注意血糖波动,感染性腹泻者需关注基础疾病对感染控制的影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