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是发生在肱骨不同部位按部位和形态分类的骨折,临床表现有受伤部位疼痛肿胀畸形等,上肢活动受限,肱骨干骨折可伴反常活动等,还可能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通过体格检查结合X线等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保守(适用于骨折端移位不大等情况用石膏等固定并定期复查及功能锻炼)和手术(适用于移位明显等情况用内固定等术后康复训练),康复护理早期进行非固定部位主动活动后期逐步增加相关功能锻炼,特殊人群中儿童需精准复位等,老年人需注重骨质疏松管理,孕期或哺乳期女性优先非药物治疗且用药谨慎。
一、定义与分类
肱骨骨折是指发生在肱骨部位的骨折,涵盖肱骨头、肱骨颈、肱骨干、肱骨髁上及髁间等不同部位。按骨折部位分类包括肱骨头骨折、肱骨颈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间骨折等;按骨折形态可分为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
二、临床表现
患者受伤部位常出现疼痛、肿胀、畸形,上肢活动受限,肱骨干骨折时可伴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部分患者可能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出现相应区域的感觉、运动障碍或血运异常。
三、诊断方法
通过体格检查初步判断骨折情况,结合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对于复杂骨折或需评估周围组织情况时,可进一步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
四、治疗方式
(一)保守治疗
适用于骨折端移位不大、稳定性较好的情况,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早期进行手指、手腕等非固定部位的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二)手术治疗
适用于骨折移位明显、不稳定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等情况,常用内固定手术,如钢板螺钉内固定等,术后需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开展康复训练。
五、康复护理
骨折固定后早期进行手指、手腕的主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后期根据骨折愈合程度逐步增加肩关节、肘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较为多见,治疗时需精准复位,避免影响骨骺发育,固定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肢血运及感觉,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二)老年人
老年人肱骨骨折常合并骨质疏松,治疗中需注重骨质疏松的管理,可适当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选择合适的固定或手术方式后,加强营养支持,预防再次骨折,康复训练需轻柔渐进。
(三)孕期或哺乳期女性
发生肱骨骨折时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或婴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兼顾母婴健康,加强营养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