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脱发现代医学视角与遗传易感性及雄激素水平密切相关,中医视角认为脾虚等脏腑失调可关联,遗传因素人群需健康生活方式,雄激素异常人群要评估干预,脾虚倾向人群需调理脾胃并综合诊疗且科学循证对待。
一、脂溢性脱发的现代医学视角
脂溢性脱发主要与遗传易感性及雄激素水平密切相关。遗传方面,若家族中存在脂溢性脱发患者,个体携带相关易感基因的概率升高,研究显示特定基因的变异等会影响毛囊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毛囊周期调控等。雄激素因素上,体内雄激素睾酮在5α-还原酶作用下转化为二氢睾酮,二氢睾酮会与毛囊细胞上的雄激素受体结合,使毛囊微小化,毛发逐渐变细、变短,最终导致脱发,这一过程有大量临床及基础研究数据支持,例如通过检测患者体内雄激素代谢相关指标及毛囊形态学改变等可佐证该机制。
二、中医视角中脾虚与脂溢性脱发的关联探讨
中医理论里认为脾主运化,若脾虚则运化失常,可能影响气血津液的输布。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头,则毛发失于滋养。但需要明确的是,这并非是单一导致脂溢性脱发的唯一因素,中医对脂溢性脱发的认识是综合的,还涉及肝肾等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等情况。不过有部分研究从中医辨证角度发现,部分脂溢性脱发患者存在脾虚的证候表现,如伴随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脾虚相关症状,通过健脾等中医治法干预后,部分患者脱发情况有一定改善,但这也需要更多严谨的大样本临床研究来进一步明确脾虚在脂溢性脱发中的确切作用及机制关联程度。
三、不同人群脂溢性脱发相关情况及应对
(一)遗传因素相关人群
有脂溢性脱发家族史的人群,应更加关注自身毛发状况,从生活方式上注意保持健康,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以降低因遗传因素导致的脂溢性脱发发生风险或延缓脱发进展,因为遗传因素是相对固定的风险因素,可通过良好生活方式来辅助维护毛发健康。
(二)雄激素水平异常相关人群
对于因雄激素水平异常导致脂溢性脱发的人群,需要关注自身内分泌状态,尤其是年轻男性等雄激素分泌相对旺盛的群体,若出现异常脱发情况,应及时就医评估雄激素水平等相关指标,以便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但需遵循现代医学的科学评估和处理流程,而非单纯从脾虚角度片面看待。
(三)脾虚相关脂溢性脱发倾向人群
若中医辨证考虑有脾虚倾向且伴随脂溢性脱发的人群,在生活中要注意调理脾胃功能,例如合理饮食,避免过度食用生冷、油腻等损伤脾胃的食物,可适当多摄入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药等,但这只是辅助措施,若脱发情况明显仍需结合现代医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诊疗,且要避免过度依赖单纯从脾虚角度的不全面认知来处理,需以科学循证的方式对待脂溢性脱发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