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是肌腱与腱鞘因机械性摩擦引发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病因有过度劳损、外伤、先天性因素、退行性变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压痛、活动受限分类包括狭窄性腱鞘炎和急性化脓性腱鞘炎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为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需避免过度活动及时就医孕期女性要保持正确姿势抬高患肢老年人注意保护手部尽早就诊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定义
腱鞘炎是肌腱与腱鞘因机械性摩擦而引发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
二、病因
1.过度劳损:长期重复性手部动作是常见诱因,如手工劳动者、乐器演奏者、打字员等因频繁屈伸手指或手腕,致使肌腱与腱鞘反复摩擦,引发炎症。
2.外伤:急性外伤后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腱鞘受损,后续易引发炎症。
3.先天性因素:儿童先天性肌腱异常可致腱鞘炎,多与胚胎发育阶段肌腱结构异常相关。
4.退行性变: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肌腱和腱鞘出现退变,加之长期慢性劳损,易诱发狭窄性腱鞘炎。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疼痛:病变部位出现隐痛或刺痛,活动时疼痛加剧。
2.压痛:腱鞘部位有明显压痛,可触及硬结。
3.活动受限:手指或手腕活动时出现弹响或卡顿,如屈肌腱腱鞘炎可表现为“弹响指”或“扳机指”,严重时手指屈伸困难。
四、分类
1.狭窄性腱鞘炎:最为常见,多因肌腱与腱鞘摩擦致腱鞘狭窄,限制肌腱滑动。
2.急性化脓性腱鞘炎:较少见,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可出现局部红肿、热痛,伴全身感染症状。
五、诊断
1.病史采集:询问患者手部活动史、外伤史等。
2.体格检查:观察病变部位有无肿胀、压痛及活动受限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弹响或卡顿。
3.影像学检查:超声或MRI可辅助评估肌腱与腱鞘情况,明确有无狭窄、积液等改变。
六、治疗原则
1.休息:减少病变部位过度活动,让肌腱和腱鞘得到充分休息。
2.物理治疗:急性期可冷敷减轻肿胀,慢性期可热敷、理疗(如超声波、红外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但需避免低龄儿童滥用。
4.手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松解狭窄的腱鞘。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多与先天性因素相关,需避免过度手部活动,及时就医评估,必要时早期干预,以防影响手部正常发育。
2.孕期女性:孕期激素变化及手部负担增加易高发,应注意保持正确手部姿势,避免长时间重复性动作,休息时可适当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3.老年人:关注退行性变因素,日常活动中注意保护手部,避免过度劳损,出现症状时尽早就诊,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