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是发生于胫骨近端与股骨髁相关节部位的骨折,其由松质骨构成血运丰富是下肢力线传递关键部位,病因分低能量(常见于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轻外力致单纯或压缩骨折)和高能量(多见于青壮年由强大外力致粉碎移位伴软组织损伤),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肿胀瘀斑活动受限等及全身失血性休克等,影像学X线可初步显示骨折及移位,CT及三维重建能清晰呈现细节,分型包括外侧单纯劈裂、劈裂合并压缩、单纯压缩、内侧、双髁、合并干骺端与骨干分离等,老年人需防骨质疏松及考虑骨质量,儿童治疗防损伤骨骺,青壮年高能量骨折需手术恢复关节面和稳定性及早期康复训练但避免过早负重。
一、定义
胫骨平台骨折是指发生于胫骨近端与股骨髁相关节的部位的骨折,胫骨近端构成膝关节的重要部分,包括内侧平台和外侧平台。
二、解剖基础
胫骨平台是膝关节的负荷传导结构,由松质骨构成,血运丰富。其与股骨髁相关节,是下肢力线传递的关键部位,骨折后可能影响膝关节的正常结构与功能。
三、病因分类
(一)低能量损伤
常见于老年人,多因骨质疏松,轻微外力(如平地摔倒)即可引发骨折,常为单纯裂纹骨折或压缩性骨折。
(二)高能量损伤
多见于青壮年,由车祸、高处坠落、重物砸压等强大外力导致,常伴严重软组织损伤,骨折多为粉碎性且移位明显。
四、临床表现
(一)局部症状
受伤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瘀斑,膝关节活动受限,严重时可出现畸形、反常活动等骨折特有体征。
(二)全身表现
高能量损伤时可能伴随其他部位损伤,出现失血性休克等全身症状。
五、影像学检查
(一)X线检查
可初步显示骨折部位及大致移位情况,但对细微骨折及关节面塌陷等观察有限。
(二)CT及三维重建
能清晰呈现骨折的具体形态、骨折块移位方向、关节面塌陷程度等,是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六、分型(Schatzker分型)
1.Ⅰ型:外侧平台单纯劈裂骨折,无关节面压缩。
2.Ⅱ型:外侧平台劈裂合并压缩骨折。
3.Ⅲ型:外侧平台单纯压缩骨折。
4.Ⅳ型:内侧平台骨折。
5.Ⅴ型:双髁骨折。
6.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干骺端与骨干分离。
七、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因骨质疏松,骨折多为低能量损伤所致,需重视骨质疏松的防治,预防再次摔倒,治疗时需考虑骨质量对固定稳定性的影响。
(二)儿童
胫骨平台骨折涉及骨骺,治疗需特别谨慎,尽量避免损伤骨骺影响生长发育,多采用保守治疗或微创复位固定,以最大程度保护骨骺功能。
(三)青壮年
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骨折,常需手术恢复关节面平整与膝关节稳定性,术后需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膝关节功能,但要注意避免过早负重影响骨折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