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粘连是因宫腔内子宫内膜损伤致部分或全部闭塞的病理性状态,主因是宫腔操作损伤及感染因素,临床表现有月经异常、生育相关问题,诊断靠宫腔镜等,治疗以手术及术后药物为主,预防需规范宫腔操作与预防宫腔感染,育龄期女性要重视避孕等,有感染病史人群应积极治感染并关注宫腔内膜状态。
一、宫腔粘连与子宫内膜的定义及关联
宫腔粘连是因宫腔内子宫内膜损伤,致使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的病理性状态,其发生与子宫内膜的完整性密切相关,子宫内膜作为宫腔内的重要组成结构,受损后易引发粘连形成。
二、病因分析
(一)宫腔操作损伤
人工流产术、清宫术等宫腔侵入性操作是导致宫腔粘连的主要诱因,这类操作易直接破坏子宫内膜基底层,使内膜修复受阻,进而增加粘连发生风险,尤其多次此类操作者风险更高。
(二)感染因素
盆腔炎等宫腔内感染性疾病,可引发子宫内膜炎症反应,炎症刺激会影响内膜正常修复,促进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增加宫腔粘连发生几率。
三、临床表现
(一)月经异常
多数患者表现为月经量减少,严重时可出现闭经,这与子宫内膜受损、宫腔部分或完全闭塞导致内膜脱落面积减少相关。
(二)生育相关问题
宫腔粘连可影响受精卵着床及胚胎发育,导致不孕、反复自然流产等情况,是女性生殖健康中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诊断方法
(一)宫腔镜检查
为诊断宫腔粘连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宫腔内粘连的部位、范围及程度,还能同时进行分离等治疗操作,具有直观、准确的特点。
(二)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初步判断宫腔形态及内膜情况,子宫输卵管造影能了解宫腔形态及输卵管通畅度,但准确性相对宫腔镜较低。
五、治疗方式
(一)手术治疗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是主要治疗手段,通过手术分离粘连组织,恢复宫腔正常形态。术后常需放置宫内节育器,以防止再次粘连。
(二)药物治疗
术后可使用雌激素类药物促进子宫内膜修复,通过补充雌激素刺激内膜增生,改善内膜功能,有助于恢复正常月经及生育功能。
六、预防措施
(一)规范宫腔操作
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流产、清宫等宫腔手术,若必须进行,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操作时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降低内膜损伤风险。
(二)预防宫腔感染
注意经期卫生,避免经期性生活,积极治疗盆腔炎等宫腔内感染性疾病,从源头上减少感染引发宫腔粘连的可能。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育龄期女性
需重视避孕,减少意外妊娠及后续宫腔操作,备孕前可通过宫腔镜等检查评估宫腔状况,确保内膜环境利于受孕。
(二)有感染病史人群
应积极彻底治疗感染性疾病,遵循医嘱规范用药,定期复查,密切关注宫腔内膜状态,及时发现并干预可能出现的宫腔粘连问题,保障生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