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术后需从伤口护理、固定装置护理、康复训练、生活注意事项及定期复查等方面进行护理,伤口要保持清洁干燥,关注固定装置情况,按阶段进行康复训练,注意饮食营养、休息体位,定期复查调整方案,儿童因特殊情况护理有相应特点。
一、伤口护理
胫腓骨骨折术后需密切观察伤口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若伤口有渗血、渗液,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对于儿童患者,因其皮肤娇嫩,更要注意避免伤口受到污染,家长要协助医护人员做好伤口周围皮肤的清洁。
二、固定装置的护理
1.外固定支架:要注意观察外固定支架的固定情况,避免支架松动或移位。定期检查针孔处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儿童好动,家长需加强看护,防止患儿意外碰撞导致外固定支架移位。
2.石膏固定:如果是石膏固定,要注意石膏的完整性,避免受压、变形。观察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如出现肢体肿胀加重、疼痛剧烈、皮肤苍白或发紫等异常,应立即就医。对于儿童,由于其肢体发育尚未完全,家长要留意石膏是否过紧或过松,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
三、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术后1-2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即肌肉在不产生关节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和放松练习,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协助进行简单的肢体肌肉轻柔按摩,帮助肌肉保持张力。
2.中期康复(术后2-8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膝关节、踝关节的屈伸活动等。此阶段要注意训练的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儿童在康复训练时,家长要给予鼓励和正确引导,帮助其配合康复训练。
3.后期康复(术后8周以后):加强患肢的负重训练,从部分负重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训练过程中要依据骨折愈合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确定负重程度。对于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患者,康复训练的进度和强度有所不同,需个性化制定。
四、生活注意事项
1.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奶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骨折愈合。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注意饮食的营养搭配,以满足身体生长和骨折修复的需求。
2.休息与体位:休息时可适当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睡觉时要注意保持患肢的舒适体位,避免压迫伤口或固定装置。对于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体位舒适,防止因体位不当导致不适或影响康复。
五、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制定的复查计划定期进行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不同年龄患者的骨折愈合速度不同,儿童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复查频率可能与成人有所差异,需遵循医生的具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