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童腹泻
儿童腹泻是排便频率增加、粪便性状改变的消化道综合征,病因包括感染性的病毒、细菌、寄生虫及非感染性的饮食、气候因素,临床表现有一般表现及伴随症状,分类分病程小于两周的急性、两周至两个月的迁延性、大于两个月的慢性,特殊人群婴幼儿需关注脱水、注意喂养卫生与保暖。
一、定义
儿童腹泻是指儿童排便频率增加、粪便性状改变的一种消化道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较平日增多、粪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黏液或脓血等。
二、病因
(一)感染性因素
1.病毒感染:常见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多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引起秋季腹泻,可导致患儿出现发热、呕吐、水样便等症状,相关研究表明轮状病毒感染在儿科腹泻病例中占较高比例。
2.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菌等感染,常因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引发,可出现黏液脓血便、腹痛、发热等表现,临床研究显示细菌感染性腹泻在儿童中也较为常见。
3.寄生虫感染:如贾第虫、阿米巴原虫等感染,相对较少见,但也可导致儿童腹泻,多与卫生条件较差等因素相关。
(二)非感染性因素
1.饮食因素:喂养不当是常见原因,如过早添加辅食、食物种类突然改变、进食过多或过少、食物过敏等,例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儿童可能因摄入含牛奶蛋白的食物而出现腹泻症状,相关研究指出饮食不当引发的腹泻在婴幼儿群体中发生率较高。
2.气候因素:腹部受凉可使肠道蠕动增加,天气过热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等,均可能诱发儿童腹泻,尤其在季节更替时更为常见。
三、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急性腹泻患儿多有排便次数明显增多,粪便性状改变,可为稀水便、蛋花汤样便等;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除排便异常外,常伴有营养不良、体重不增等表现。
(二)伴随症状
感染性腹泻常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如轮状病毒感染时多先出现呕吐,随后出现腹泻;细菌感染时可能有脓血便、里急后重等表现。
四、分类
(一)急性腹泻
病程小于2周,起病较急,症状相对典型,多由感染或短期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
(二)迁延性腹泻
病程在2周~2个月,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急性腹泻未彻底治疗、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多种因素相关。
(三)慢性腹泻
病程大于2个月,常由感染后肠道功能未完全恢复、过敏、先天性肠道疾病等多种原因导致,患儿一般情况相对较差,可能伴有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
五、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因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肠道功能较脆弱等特点,更易发生腹泻。对于婴幼儿腹泻,需特别关注其脱水情况,因为婴幼儿脱水进展较快,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表现,提示可能存在脱水,需及时就医处理。同时,在喂养方面要格外注意卫生,合理添加辅食,避免因饮食因素诱发腹泻,且要重视儿童的保暖,预防因气候因素导致的腹泻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