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骨关节炎的非药物治疗包括向患者讲解病情等的患者教育、定制个性化运动方案的运动疗法、热疗冷疗电疗等物理治疗及超重者的减轻体重,药物治疗有抑制环氧化酶活性的非甾体抗炎药、能保护软骨的软骨保护剂、可补充滑液或注射激素的关节腔注射药物,特殊人群中老年人用NSAIDs需监测且重非药物治疗,孕妇优先非药物治疗且用药慎评,儿童少见多与先天因素相关优先非药物干预且用药审慎。
一、非药物治疗
1.患者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骨关节炎的疾病特点、病程发展及治疗预期,使其明晰通过规范干预可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例如让患者熟知体重管理对减轻关节负荷的关键作用,如体重每减轻1kg,下肢关节承受压力平均可减少约4kg。
2.运动疗法:依据患者病情定制个性化运动方案,游泳是较为适宜的运动方式,能在无负重状态下锻炼关节周围肌肉;散步可增强下肢肌肉力量且对关节冲击较小,但需避免长时间行走或爬楼梯等加重关节负担的活动,运动需循序渐进,以不引发明显疼痛为准则。
3.物理治疗:热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可采用热敷袋等进行热疗;冷疗适用于急性炎症期,能减轻疼痛与肿胀,可使用冰袋冷敷;电疗涵盖经皮神经电刺激等,可通过刺激神经来缓解疼痛。
4.减轻体重:对于超重或肥胖的骨关节炎患者,体重控制至关重要,建议通过合理饮食搭配适度运动的方式来控制体重,以显著减轻下肢关节负担。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发挥抗炎、止痛功效,需注意其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等副作用,老年人使用时需谨慎评估风险。
2.软骨保护剂:氨基葡萄糖等药物被认为可通过刺激软骨细胞合成具有正常结构的蛋白多糖、抑制损伤软骨的酶活性等机制起到保护软骨的作用,能一定程度改善关节功能。
3.关节腔注射药物:玻璃酸钠可补充关节滑液,润滑关节,减少关节面摩擦,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适用于中重度骨关节炎患者;炎症明显时可考虑注射糖皮质激素,但需留意频繁注射可能带来的软骨破坏等风险。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骨关节炎在老年人中高发,因其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使用NSAIDs等药物时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优先选用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药物剂型,如外用NSAIDs制剂,同时更应着重强调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通过运动、物理治疗等方式维持关节功能。
2.孕妇:骨关节炎孕妇用药需极为谨慎,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手段,如适当运动、物理治疗等缓解症状,药物使用需经医生严格评估利弊后谨慎抉择,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3.儿童:儿童骨关节炎相对少见,若发生多与先天性关节发育异常等因素相关,治疗时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适当的康复训练等,药物使用需极其审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