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怎么检查
胰腺炎的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他检查。血液检查有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血常规、C反应蛋白、生化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有腹部超声、增强CT扫描、MRI及MRCP等;其他检查有腹水检查、内镜检查等,各检查有不同特点及适用情况。
一、血液检查
1.血清淀粉酶:血清淀粉酶一般在起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可确诊为本病,但淀粉酶的高低不一定反映病情轻重,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值可正常或低于正常。
2.血清脂肪酶:血清脂肪酶常在起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对病后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诊断价值,且特异性也较高。
3.血常规:多有白细胞增多及中性粒细胞核左移。部分患者可有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增高,反映血液浓缩。
4.C反应蛋白(CRP):CRP是组织损伤和炎症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在胰腺坏死时CRP明显升高。
5.生化检查:可有血糖升高,持久的空腹血糖高于11.2mmol/L反映胰腺坏死,提示预后不良。暂时性低钙血症(血钙低于2mmol/L)常见于重症急性胰腺炎,低血钙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平行,若血钙低于1.5mmol/L以下提示预后不良。此外,可有血清AST、LDH增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等。
二、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腹部超声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发现胰腺肿大和胰周液体积聚,还可检查胆道有无结石、胆管扩张等,但受胃肠道气体干扰,对胰腺形态观察可能受限。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超声检查相对安全,无辐射,可较好地观察胰腺及周围情况,但需注意儿童检查时可能需要适当约束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对于有胃肠道积气较多的患者,可能影响超声对胰腺的清晰显示,此时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
2.增强CT扫描: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不仅能诊断胰腺炎,还能评估胰腺炎病变程度及有无并发症。可见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胰腺边缘模糊不清,胰周脂肪间隙模糊、积液等,增强扫描可判断胰腺有无坏死及坏死程度。
对于老年患者,进行CT检查时需注意肾功能情况,因为造影剂可能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检查前后可能需要适当补液以促进造影剂排泄。
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需严格权衡CT检查的必要性和辐射风险,可优先考虑其他非辐射性检查方法。
3.MRI及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诊断胰腺炎的价值与CT相似,对于胆道病变的诊断有其优势,可清晰显示胆道系统情况,但一般不作为胰腺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三、其他检查
1.腹水检查:对诊断急性胰腺炎有重要价值,当诊断有困难时,可作诊断性腹腔穿刺,取穿刺液检查,若腹水淀粉酶明显升高对诊断有帮助。
2.内镜检查:对于胆源性胰腺炎,可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检查明确胆道情况,但ERCP有诱发胰腺炎的可能,一般在胰腺炎急性发作期过后或病情稳定时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