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因血管壁异常等致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等,不同类型病因各异,其血常规一般白细胞等多正常、骨髓象正常;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病,骨髓中异常原始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有进行性贫血、发热、出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血常规常异常且骨髓穿刺可见大量原始及幼稚细胞。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1.紫癜:是皮肤或黏膜下出血导致的瘀点、瘀斑,多因血管壁异常、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引起,发病机制主要与上述因素导致的血液溢出血管外相关,不同类型紫癜病因各异,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自身免疫攻击血小板有关。
2.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发病机制主要是造血干细胞的基因突变等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失控,逃避正常凋亡机制。
二、临床表现差异
1.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的瘀点、瘀斑,大小不一,可呈针尖样至较大片状,按压不褪色,一般无贫血、发热、感染等全身症状,若为过敏性紫癜还可能伴有关节痛、腹痛、血尿等(与累及部位相关),不同类型紫癜的具体表现有差异,如单纯性紫癜多无其他伴随症状。
2.白血病:
贫血:多为进行性,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出现,儿童可能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气促等,成人也会有类似贫血相关表现,与白血病细胞抑制正常造血,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有关。
发热:可低热或高热,部分患者因正常粒细胞减少,易合并感染,不同年龄患者感染表现可能不同,儿童免疫力相对低,感染更易扩散。
出血:可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也可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且出血较难止住,与血小板减少及功能异常、凝血因子异常等有关,不同年龄患者出血部位和严重程度可能有差异,低龄儿童可能更易出现黏膜出血。
肝脾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会有肝脾轻度至中度肿大,淋巴结肿大多为轻至中度,不同年龄患者肿大程度可能不同,儿童白血病肝脾淋巴结肿大相对更易被发现。
三、实验室检查区别
1.血常规:
紫癜:一般白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多正常,血小板数量可能正常或异常(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血小板减少),不同类型紫癜血常规表现有差异,如过敏性紫癜血常规可能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情况。
白血病:血常规常出现异常,白细胞计数可增高、正常或减低,分类中可见大量原始及幼稚细胞,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计数多减少,不同类型白血病血常规表现有一定特征,如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常规表现有区别。
2.骨髓穿刺:
紫癜:骨髓象正常,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一般无异常(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巨核细胞可增多伴成熟障碍),通过骨髓穿刺可排除造血系统其他疾病导致的出血表现。
白血病:骨髓穿刺是确诊的关键,可见大量原始及幼稚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不同类型白血病的骨髓象有各自特点,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有特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