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后是否要做手术需综合多因素判断,需手术的情况包括骨折移位明显、涉及关节面的骨折、开放性骨折;可不手术的情况包括骨折无明显移位、患者全身情况差无法耐受手术,不同人群手术决策有不同考量,要综合评估患者具体病情、全身状况等多方面因素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确定是否手术。
一、需手术的情况
1.骨折移位明显:当手腕骨折后,骨折端发生明显移位,例如骨折端重叠、成角或旋转畸形较严重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这是因为明显移位的骨折难以通过手法复位达到良好的对位对线,而良好的对位对线是骨折愈合和恢复功能的基础。从科学研究来看,骨折端对位对线不良会影响骨折愈合的速度和质量,还可能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比如一些严重的Colles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类型),骨折端向背侧和桡侧明显移位,一般需要手术复位内固定来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
2.涉及关节面的骨折:如果手腕骨折累及关节面,即使骨折移位不明显,也往往需要手术。因为关节面不平整会导致关节活动时出现疼痛、卡顿等问题,影响关节的功能。例如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关节面的不平整会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腕关节功能。临床研究表明,累及关节面的骨折手术复位并恢复关节面平整对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3.开放性骨折:手腕的开放性骨折,即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这种情况必须进行手术。手术的目的是彻底清创,防止感染,同时修复受损的组织,并对骨折进行适当的固定。开放性骨折感染的风险较高,及时的手术清创和合理的固定是降低感染发生率和促进骨折愈合的关键措施。
二、可不手术的情况
1.骨折无明显移位:一些手腕骨折后,骨折端移位不明显,如裂缝骨折等,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手法复位后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这种情况下通过保守治疗往往能够达到较好的愈合效果,且可以避免手术带来的创伤和风险。例如一些稳定性较好的手腕骨折,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通过保守治疗固定后,骨折能够顺利愈合,腕关节功能也能较好恢复。
2.患者全身情况差无法耐受手术:对于一些老年患者,若同时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打击,则可能选择保守治疗。比如一位患有严重冠心病且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发生手腕骨折,由于手术可能会加重其心肺负担,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此时多考虑保守治疗,通过石膏固定等方式处理骨折。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手腕骨折后手术决策上会有不同考量。例如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发生手腕骨折后,若骨折移位不明显,可能更倾向于保守治疗,因为其手术耐受能力相对较弱;而年轻男性从事重体力劳动,手腕骨折后若涉及关节面等情况,往往更需要积极手术以恢复良好的关节功能,保障其后续的工作和生活。在整个医疗决策过程中,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具体病情、全身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来确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