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会引起腹泻,其机制是炎症刺激致胃肠蠕动加快且肠道分泌功能紊乱。不同人群肠胃炎致腹泻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易重脱水等,老年人易诱发并发症,有基础病史人群需重视对基础病的影响,出现肠胃炎腹泻症状应据情况采取措施,必要时就医。
一、肠胃炎引发腹泻的机制
1.炎症刺激胃肠蠕动:肠胃炎时,病原微生物感染(如细菌、病毒等)或理化因素刺激(如进食不洁食物、酗酒等)会使得胃肠黏膜受到损伤,炎症介质释放,进而刺激胃肠道平滑肌,导致胃肠蠕动速度加快。正常情况下,胃肠蠕动是有规律地推动食物逐步消化和推进,但当蠕动加快时,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缩短,来不及充分吸收水分,就容易引起腹泻。例如,志贺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志贺菌产生的毒素会损伤肠黏膜,导致肠道蠕动亢进,出现频繁的腹泻症状。
2.肠道分泌功能紊乱:肠道黏膜上的杯状细胞等会分泌黏液等物质来保护肠道黏膜并参与肠道的消化吸收等过程。在肠胃炎时,炎症会影响肠道黏膜细胞的功能,使得肠道黏膜的分泌功能失调,分泌过多的液体,而同时吸收功能下降,这就会导致肠道内水分和电解质增多,引发腹泻。比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会侵袭小肠上皮细胞,导致细胞功能受损,肠道分泌增加,出现水样腹泻。
二、不同人群肠胃炎导致腹泻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肠胃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发生肠胃炎时腹泻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儿童肠胃炎引起的腹泻可能会导致脱水等严重后果,因为儿童体液量相对较少,腹泻导致水分丢失后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例如,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引起肠胃炎时,腹泻次数多,大便呈蛋花汤样,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等脱水表现,应及时就医。同时,儿童肠胃炎导致腹泻时,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2.老年人:老年人肠胃功能衰退,发生肠胃炎时腹泻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腹泻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后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例如,老年人患有肠胃炎腹泻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适当饮用淡盐水等,但要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同时,老年人肠胃炎腹泻时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3.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患有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肠胃炎引起的腹泻更需重视。糖尿病患者腹泻可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因为腹泻导致营养物质吸收不良,同时肠道菌群变化等可能影响血糖的代谢。肾脏疾病患者腹泻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时,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可能影响肾脏功能的稳定。这类人群发生肠胃炎腹泻时,要积极治疗肠胃炎的同时,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相关指标,如血糖、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
总之,肠胃炎会引起腹泻,不同人群发生肠胃炎腹泻时各有其特点和需要注意的方面,当出现肠胃炎腹泻症状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必要时及时就医。